◆ 省图19名古籍保护人员承担着全馆75万册的维护工作,其中8人负责修复近两万册馆藏珍品。
◆ 虽然《文选》真正修复只用了20天时间,但省图各种准备工作却持续了近一年。
◆ 古籍修复并非越快越好,如果赶工期就影响修复质量,同时还要避免“磨洋工”现象。
“按现在的古籍修复人员数量,大概需要一千年才能把馆藏古籍全部修复好。”7月3日,在第十五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上,山东省图书馆提出的一句话引发广泛关注。
据统计,省图书馆现有古籍75万册,有30万册古籍需装订,有40万册需修复,有15万册包括2万册馆藏珍品需重点修复,而古籍修复人员却仅有8人,古籍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看看这份千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到底有多难?
人才匮乏RR
8人负责修复近两万册馆藏珍品
7月5日中午,省图书馆五楼,古籍修复师张丽从铁皮抽屉里捧出个草纸包,里面是已经发生霉变的古籍单页,纸张呈棕褐色,并有星星点点的霉菌附着 于上,她要用面团将霉菌一点点的粘下来。张丽在省图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近五年,2007年古籍修复中心刚成立时,只有一名修复师,后来馆内工作人员陆续 被抽调,2010年初稳定在8人。
古籍保护人才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表示,国家古籍保护从业人员在2007年时还不足百人,之后全国性的古籍修复培训班陆续开办了14期,培养修复人员720人,对古籍修复工作起到了有效缓解,但人才匮乏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目前,这720名古籍修复人员所要面对的,是全国公藏单位超过5000万册的古籍藏量。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专家周崇润称,目前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从业人员近150人,而西宁市图书馆该领域工作人员总共才6名。“山东省图书馆19个人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了。”
据省图历史文献部主任杜云红介绍,省图目前共有19人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承担着全馆75万册古籍的维护工作。其中8人负责古籍修复,有近两万册馆藏珍品需要她们重点修复。“全体人员年修复量为5000R6000页,古籍一般50页为一册,也就修复100余册。”
对于当前古籍修复人才,杜云红认为“需求量很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今年提出要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省古籍保护中心也在争取成立培训基地,并研究与山东大学合作培养古籍修复和古籍普查两方面的人才。”
修复之难RR
损毁严重的一天只能修补一页
“这项工作难就难在需要重点修复的古籍上。”省图馆长李西宁介绍说,由于古籍纸张材质、损毁情况、受损原因各异,所采取的修补方法截然不同,前期论证研讨和制定方案需要很长的时间,修补过程也因书而异,对于损毁非常严重的,一天能修补一页就很不错了。
据记载,1949年到1965年间,国家图书馆曾组织4名工作人员,耗时17年修复了金代佛教徒集资刻印的大藏经《赵城金藏》,“由于《赵城金藏》长期存放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少经卷受潮并长满黑霉,整个经卷粘连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就像一根木炭,硬得就像一根木棍。”
在《赵城金藏》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修复工艺包括蒸(将因霉变粘在一起的经卷包上毛巾、外面再裹上纸,放在特制的笼屉里蒸)、揭(将蒸过的经卷 外面的纸轻轻揭开,直到揭不开为止。然后再蒸,再揭,直到书叶全部揭开为止)、托(在揭开的书叶背面粘贴一层纸,上墙绷平)、裁方(将托好的书叶裁成四方 形)、接纸(将书页按顺序粘连在一起)等7道工艺,当时国家图书馆对修复工作的评定是“工艺简单、操作容易、省时省力。”
就在不久之前,省图书馆曾组织修复宋刻本《文选》,“修复之前我们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并将《文选》纸张取样进行纤维测试、纸张拉力、厚度检 测、PH值测试,进而制定修补方案。”杜云红表示,“在真正修复前,工作人员还要选一本损毁程度、纸张质量等方面与《文选》相似的古籍作为试修本,并按所 有修复步骤进行试修。”
杜云红表示,“虽然《文选》真正修复只用了20天的时间,但是从决定修复,到开两次专家论证会到各种检测、配纸等准备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修复是个“良心活”RR
不能赶工期不能“磨洋工”
在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按照古籍修复行业的惯例,就必须首先抢救价值重大和损毁严重的古籍。杜云红介绍说,“发生霉变的古籍必须马上处理,如果拖延霉变会继续加重。另外,有虫蛀的古籍也要及时进行冷冻,利用低温杀死虫卵。”
如果是损毁程度较低、没有获得抢修的古籍,是否在书库中就不会进一步损毁呢?杜云红称“不敢保证”,“北方古籍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酸化老化,现 在大气中硫化物较多,纸张很容易因此酸化,国家图书馆曾做过实验,对纸张进行脱酸,使其酸碱度呈现中性偏碱性,但几年后纸张又呈现出酸性特征。所以古籍保 护工作是可逆的,需要定期重新排查。”
“我国现存古籍数量庞大,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古籍存在破损情况,非一朝一夕能够修复完成。”张志清强调,古籍保护时间紧迫,需要各级政府更加重 视,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而周崇润指出,目前国内古籍修复技术比较滞后,与发达国家相差20R30年,“国内大多仍停留在手工阶段,如果使用机器修复,效 率会提升8R10倍不等。”
“古籍修复工作就是个‘良心活’,”周崇润认为,古籍修复并不是越快越好。“曾经有地方将古籍修复工作量与工资挂钩,结果就出现工作人员赶工期 影响修复质量,后来这个制度又取消了。即使出现‘磨洋工’的现象,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古籍修复人员全凭“良心”工作,只能从质量上进行严格把关。”
责任编辑:XY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