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铜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成交价:RMB 43,700,000;尺寸:炉高8.5厘米;直径15厘米;瓶高20厘米;盒高4厘米;直径12厘米;拍卖公司: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7-12-04。
此一组三件,为明代正德时期铸造的炉瓶盒香具。铜炉为鬲式,方厚唇,内外边缘起线。高束颈,上有弦纹两条。炉腹圆鼓,三面花式开光,内以鱼子纹为地,浮雕阿拉伯文。三足顺底自然而出,上下同宽,中部收束。三足正对腹部三处开光,不偏不倚。底部篆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字体清晰有力。整器枣红色皮包裹,光亮如镜,触如肌肤。足底及阿拉伯文处露出铜质本色,金黄灿烂,至纯至精,持之沉坠压手。铜瓶圆唇口,长颈竖直,圆鼓腹,下承高圈足,足底加以狭边。瓶身双面花式开光,外形与铜炉一致,内部装饰阿拉伯文,辅以鱼子纹地。瓶身红润皮壳,圈足内里可见铜皮本色,枣红至深,暗沉凝重。铜盒蔗段式,子母口,盒盖面外缘一周打洼,内部圆形开光,以鱼子纹满布,上有阿拉伯文。铜盒与瓶皮壳类似,外皮因年代久远,相对较浅,与铜色融合,红中透黄。盒内色深,原貌毕现。三器的形制、做工、皮壳协调统一,阿拉伯文书写结体中正,笔划深峻,一丝不苟,为正德官铸珍品,炉瓶盒三者齐备颇为珍罕。
伊斯兰文化由唐宋至明清呈现出不断繁荣,不断发展的趋势,中国的穆斯林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经历了蒙元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明代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人数取得更广泛发展,据《明实录》统计,从洪武武至成化的百年间,西方穆斯林来华近七十批,其中宣德六年的一次就达三百馀口。明代形成继元代之后穆斯林入附中原的新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适应穆斯林文化需求的相关产品。永宣时期流行的阿拉伯文青花瓷,青花折枝花卉大执壶等都与穆斯林人生活紧密联系。李毅华在《两件正德朝阿拉伯文波斯文瓷器——兼谈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一文中写道:『明代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饰始见于永乐青花,以后宣德、天顺、成化、正德历朝均有此类传世品,其中以正德朝为最。』
正德皇帝即明武宗,依据文献考证,其极有可能是一位伊斯兰教信徒。《明书?武宗本纪》载:『正德十四年九月,上次保定,禁民间畜猪,着为令。』明武宗不仅尊戒教规,还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研学教典。明代嘉靖间武平伯陈大策曾刊行正德评论:『武宗皇帝评论诸教,谓侍臣曰:‘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务,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皈真。然诸教之道,皆各执一偏,惟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垂教万世,与天壤久也。’御制诗云:‘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正德十四年十月十二日。’』
在这种背景下,正德一朝广造阿拉伯文铜器,赐予国内清真寺。甘肃省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阿拉伯文铜香炉便是一例。此铜香炉高12.3厘米,宽21厘米,口径13.5厘米,炉腹两面嵌赤铜阿拉伯文,炉底有两方铭款分别为『大明正德五年钦赐回回掌教』和『臣马大臣』,印款内容证实了皇帝赏赐铜炉的记载。
传世的阿拉伯文器物中,以铜炉数量最多。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阿拉伯文带座压经炉,通高22.3厘米、口径24.1厘米,炉腹部饰阿拉伯文两组,一组意为『安拉,唯一真主。』另组意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炉底有楷书『大明正德年制』款识。其皮壳亦是带有正德特色的枣红皮,与本件毫无二致。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