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鸳鸯柄圆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北京密云一座建于公元1750年的清代定亲王陵墓,现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它为白玉质,高9.5厘米,直径7厘米,局部有浸蚀后的黄色绺纹。工匠在盒上立雕了一对栩栩如生的鸳鸯,两只鸳鸯相对而卧,喙部相连,微微上翘,胸脯也连在一起,翅膀向外张开,显得生动逼真。它们巧妙的连为一体,分别位于河盖与盒身,一刨为二。打开盒子,它们随之分为两对,当盖子盖上时,鸳鸯就合成一对。
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造型十分生动,玉质非常温润、细致,工艺卓绝,巧夺天工。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不是一般人所能使用的,尤其是白玉在古代非常珍贵,只有皇家或者贵族才能使用。像这种雕着鸳鸯柄的圆形小玉盒,在古代一般是女性用来装脂粉用的。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是乾隆第三个儿子皇三子永璋的陪葬品。永璋是乾隆的一位侧福晋所生,他和哥哥永璜都没有得到乾隆的重视。公元1748年,乾隆南巡,不料走到山东德州的时候,一路陪着他的皇后突然去世,年仅37岁。由于乾隆和皇后的感情很深,乾隆因而十分悲痛。他带着皇后的灵柩回到北京时,皇长子永璜带着年仅14岁的永璋前来迎丧。十分悲痛的乾隆认为永璜和永璋变现得不够悲伤,理解不够周到,盛怒之下斥责了他们,并名言剥夺他们两人的皇位继承权。永璜和永璋无端受罚,心中悲愤又不能辩解,两年后永璜郁郁而终,年仅23岁。乾隆难过之余,变追封永璜为定亲王,葬于密云定亲王陵。十年后,26岁的永璋也病逝了,悲伤的乾隆便把他和哥哥永璜葬在一起,而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也作为陪葬品之一埋入永璋墓地宫。
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出土之后,被首都博物馆收藏。经过研究,发现这件玉器并不是清代制作的,而是宋代的遗物,尽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任然光彩照人。中国唐代的玉器主要以花卉纹为主,题材高雅。到了宋代,平民化的世俗题材进入玉器制作领域,花鸟形玉器大量出现,整个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大多呈写实风格,各个细节都被展现出来。而在这件白玉鸳鸯柄圆盒上,工匠以均匀的阴刻线雕刻出鸳鸯的头冠、眼睛和羽毛,使他们看起来栩栩如生,反映出工匠高超的琢玉技艺。这件玉盒堪称宋代玉器的上乘之作。
早在康熙时期,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发动叛乱,乾隆喜爱的和田玉料一直无法得到,直到1759年,清政府彩最终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和田玉的通道才重新畅通,而打通玉石之路一年后,永璋便去世了。由于玉器的运输和雕琢都需要时间,这时清宫中的玉器中旧玉占了相当数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这件宋代的白玉鸳鸯柄圆盒被陪葬入了永璋的墓中。从最初制作到后来出土,白玉鸳鸯柄圆盒跨越了近千年的时光。它被发现之前的流传经历已经无法考证,时至今日作为一件珍贵的宋代玉器精品,它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让后人永久难忘。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