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炉是焚香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奉于佛前,是比丘十八物之一,是中国古代铜器的一个独特的品种,和提起中国古代的实用器物一样,古代的铜炉也是一件艺术品,并且还深深刻上了传统的中国吉祥文化。铜炉的种类非常之多,包括碳炉、温酒炉、熏炉、手炉等多种类型,这些铜炉的制作的用途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器具,早在商代的墓葬中就有着铜炉的出土,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碳炉已经成为了贵族阶层的日常用具,足以可见它的实用性以及收藏价值。
图1:清乾隆 铜带盖原座钵式;成交价:RMB 11,155,000;尺寸:高28厘米;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06-07。此炉体形庞大,造型典雅端庄,为宣德炉式中的传统“钵”式造型,器型见载于明代吕震等撰成的《宣德彝器图谱》中之“大钵盂炉”。钵炉精铜铸炼,器型丰硕,炉底开框内铸“乾隆年制”篆书款,罕见少有,独一无二。钵盂式炉,原配盖钮,时经久远,保存完好。此拨腊法铸制,束口丰肩敛足,有原配束腰壶门承座,线条圆弧流畅,造型典雅端庄;口沿起阳文一周,饰卷云纹,卷云上下两层,朵朵相连,陶铸精美;盖面隆起,钮为束腰仰覆莲花座,座上托着龙纹。除莲花座外,全盖镂雕,盖面饰江海蛟龙,动感十足;丰肩束足之弧线颇为优雅,庄重贵气,皇家风范;底心方框内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铭款浇铸匀净清晰。器表原本色呈赤霞红,如秋天之红叶;铜质地细密,炉内外打磨光滑,藏奇光,铜质宝光灿然可比良金,器壁厚薄适中,重量分外沈甸;贵得精铜铸炼所致。
一、铜炉类型
铜炉的类型繁多,形状也是非常的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放在桌子上的香炉,例如:三足形、火舍型、博山形、乡音盘形等多种类型。
可以用手拿着的柄香炉,例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
坐禅时所使用的钩香炉,使用范围较小且存世量也较少。
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象炉。
图2: 明 “李曲江制”鬲炉;成交价:RMB 9,430,000;尺寸:直径13.5厘米;高6.3厘米;1869g;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7-12-21。鬲炉束腰有平者,有上下起线者。此具为起线之例。于此可悟明式家具束腰亦有繁简之别,器物纹饰多相通也。一般常见鬲式炉平唇口沿,而此件口沿一周起线,平沿内倾,恰如明式家具案面边抹均匀的「栏水线」,抑或边角的「阳线」。再看口沿下方束腰亦起线作弦纹,且是双弦。束腰双弦连接下方素圆鼓腹,再承外撇三足。底部「李曲江制」四字柳叶篆书款。整炉一气呵成,线条连贯而又精神饱满,可谓简洁中蕴含着精炼的细节。
二、铜炉收藏价值
铜炉中制作精良、保存完好、构局巧妙的铜炉其收藏价值是非常高的。
图3:明末清初 鬲式炉;成交价:RMB 9,430,000;尺寸:口径22.2厘米;高9.9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06-06。炉体硕大浑厚,实属罕见,气韵沉静肃穆,乃文人逸品。宽平口沿起线,凹颈双弦,精准平直,是为细工。扁鼓腹丰腴柔美,缓收出弧底,下承三柱足,足底飞边并露原铜色,光泽熠熠,铜质精纯,入手沉坠。炉身蜡茶皮色,黄中见赤,色泽统一,光润凝腻。内膛素里,打磨光滑平整。炉底「玉堂清玩」篆书款,结体方正,规矩有度,乃与炉身一体失蜡法铸就,铸后又精修而成。旧配明制紫檀木座,不惜工本,乃整块紫檀料整挖而成,与三足严丝合缝。包浆厚润,保存完好,极为不易。
在用香习俗的推动下汉代就已经烧制出了中国铜炉的鼻祖博山炉,是汉朝、晋国时期民间最为常见的焚香时所用的器具,其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面有盖、盖较高且较尖,呈镂空状、山形,从其整体看,山形重叠,在其中间雕刻有飞禽走兽,常见为青铜器和陶瓷器。最为著名的就是降龙博山炉,是由西汉时期制作的,属于国家二级文物,从其造型上看,较为的奇特,炉盖呈镂空状,作山峰形,与炉身子母口进行相接,炉座为一条身体盘曲的龙,两爪撑地,昂头吐舌,一人盘踞在龙身上,左手推开龙头,右手托举奇峰耸立,造型稳重但却灵活度很高、气势十足。
图4:明代 冲耳炉;成交价:RMB 9,200,000;尺寸:口径28.2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4-05-10。
羽人博山炉是汉朝制作的一件用来熏香的工具,该炉盖因山势镂孔,炉座用卷云纹进行了装饰,炉盖可以打开并且与炉身相连,这件炉的构思较为的新颖且独特。
图5:明 涌泉款铜鎏金兽耳炉;成交价:RMB 9,200,000;尺寸:高:15厘米;口径:26.5厘米;长:41厘米;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12-30。此炉平唇口沿,束颈,腹部垂扁而出,圈足微微外撇,腹身部份延展出两个兽首环耳。兽面双目如牛,两耳圆阔贴首,鬃毛髪缕丝丝精细,长嘴大口。耳下方有圆钮状凸起,以成耳垂。整炉采以精炼黄铜铸成,通体鎏金。岁月的剥蚀,局部泛出铜绿,局部现出红色。底部篆书涌泉二字铸款,字体鎏金。
铜炉发展时期较长,已经融入到了当时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甚至在一些朝代它成为了一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平民百姓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事物,未来的升值空间以及收藏价值较大。铜炉最初的定义就是“盛火器”,类似于现在的火盆,实用价值非常强、作为古人在天寒冻时所取暖的工具,发展的历程较长,早期的铜炉大多都为圆形,下有三足,口沿出有链环具有着提携的功能。
图6: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夔龙纹双耳三足盖炉;成交价:RMB 7,820,000;尺寸:直径35厘米;高56.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2-06-04。清代追摹古风到乾隆年间达到高峰,这时宫廷常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运用到珐琅器的制作中。虽然仿古器物多有所本,但与珐琅结合后,创出另一番别样的艺术特色,也开创了珐琅器仿古器型的滥觞。斯器仿周代青铜鼎造型,顶部鎏金卧象为钮,背驼宝瓶,寓意“太平有象”,象身之下饰团花锦地,瑞兽麒麟佑护四周,此炉以卧象作为此件掐丝珐琅的盖钮充分说明了这件器物是18世纪铜胎香炉。
图7:清 “莫臣氏”冲天耳三足炉;成交价:RMB 6,944,000;尺寸:通耳高8.6;口高6.4厘米;口径11.6厘米;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0-12-04。“莫臣氏”三字为炉铸成以后冷刻之款识。金石韵颇浓,刀笔间合规中矩,转折处圆实精妙,实为刻款中之精识也。炉壁古朴,其耳略高,耳孔超大,虽本圆之型,然两下角处圆润。侈口柔婉,颈凹而弧泻,腹肥而下垂,足硕而不腴,可为其时冲耳炉另类妙型也。栗色古韵,通身素光,赤铜所铸。
图8: 清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胡人献宝狮钮大熏炉 (一对);成交价:RMB 6,900,000;尺寸:长119×75×49.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12-06。此对掐丝珐琅熏炉形制相同,体量硕大,均做胡人献宝样式。其箱体呈长方形,板沿状口沿,口沿外壁錾刻鎏金回纹一圈,长方形盖高隆,顶部圆雕铜鎏金幼狮作钮,幼狮四爪伏于盖顶,回首仰望,其双目圆瞪,竖尾处毛发向下坠散;炉面镂空缠枝云龙纹一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上饰缠枝花卉纹。两侧各一人呈半蹲状背对香炉并以双手托拖着炉底,两托炉人面部、手掌及双足饰鎏金,均头戴螺旋状尖帽,其身着中式官服以铜胎掐丝饰缠枝莲纹,四胡人皆领口系一单节,表情相同,双瞪圆目,廓耳长垂,气宇轩昂。
搜索
复制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