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不仅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也产生了各种货币体系。由于是农耕型社会,此时的铸币往往渊源于青铜工具,样式千奇百怪。战国晚期,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不同体系地区也开始铸造其他体系钱币,使得货币流通十分混乱,直到秦一统中原之后才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钱币主要分为两种材质:铜币与金币。虽然铜币早已被人们所接纳,但一直被人称为下币,而黄金铸币虽直到战国末期才兴盛,但被称为“中币”或“上币”,《管子-国蓄》则有“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的记述。其实,对于这些货币,我们大体概括为四个体系:
(1)布币体系
布币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镈”演变发展而来,而“布”为“镈”的假借字。布币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即今黄河中游的河南、山西、河北地区,其形状各异,种类繁多,是中国钱币文化的象征。布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空首布。出现于西周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形体大幅缩小,轻薄整齐,也称铲布。币身有多种形状,例如平(方)肩弧足或足面稍向内凹者的方肩空首布,钱身近正方形,正背有三道直纹及文字的安臧布等。
第三阶段,平首布。又叫实首布,形体更小而薄,基本上已脱离农具镈的原形,如銎和三条背直纹均消失。出现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平首布种类很多,均布首扁平无銎,布背素面,布面有各种文字,记地名和货币单位釿、寽等。
(2)刀币体系
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削”,《周礼-考工记》曾云:“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刀币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流通于今山东、河北、内蒙古、东北及山西北部等渔猎和手工业发达地区。各国的刀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而按照地区分类,可分为四种:
一、齐刀。俗称齐大刀,体型较大,由齐国铸造发行的,流通于该国和邻近地区。西周成康之际已经流行,因此就有可能是姜太公封于齐地之后便开始推行。在众多齐刀中,六字刀最为著名,其面文镌刻“齐造邦长法化”,因此也称“建邦刀”或“造邦刀”;三字刀最为常见,面文为“齐大刀”,即“齐法化”或“齐之化”,制作粗糙,铸于晚期。
二、燕刀。由燕国铸造发行,流通于北方,又叫“明刀”、“易刀”,是出土数量最多的刀币,甚至在朝鲜日本均有发现。形制上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方折刀因其弧度较骤,呈磬折形,叫折背,又名“磬折刀”。圆折刀有在博山出土的,又叫“博山刀”。
三、尖首刀。由燕国与山戎地区铸造,形制较大。首部尖锐,全体很薄,刀柄较细,刀环小而扁。钱文多在刀背,无字或一字较多,而而二字较为少见,均无纹饰。又尖首刀中的针首刀,刀尖细长,刀身短薄,又名“匈奴刀”,多无文字,此币不易保存,完整品相甚少。
四、直刀。赵国所铸,又叫圆首刀、钝首刀,刀身平直,圆首,体型薄小。
(3) 圜钱体系
圜钱又称为环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发起于西周,之后渗入刀布钱区。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圜钱,使得北方各国流通货币趋向统一,同时也是方孔圆钱的先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圜钱的基本形制是扁平圆形,中央有穿孔。演变规律表现为穿孔先圆后方,钱边缘先无郭后有郭。钱面有钱文表示地名、币值、重量及其他。钱背多是光背,少数有些符号。圜钱有大小各种,不同地区的环钱各有不同特征以及行用时的各种不同习惯,可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布钱区圜钱。沿用此区货币单位釿,记地名,圆钱圆穿,从周缘无郭而有郭,由圆孔逐步演变为方孔。钱文有多种,书地名,如垣、共、蔺、离石、东周、周化、虞釿等。其中以垣、共二种铭文的圜钱铸行最早,如今也出土最多。此钱主要在周、韩、魏等地区使用。
二是刀币区圜钱或刀布并行区圜钱。此区圜钱的基本形制是圆形方孔,货币单位仍沿用刀币的“化”。刀币区圜钱有“一化圜钱”、“賹圜钱”、“明字圜钱”等。此钱多在齐、燕、赵等地区行用,又统称东方系圜钱。
三是秦圜钱。与刀币区圜钱相对应,秦圜钱与布钱区圜钱统称西方系圜钱,受布钱区圜钱的影响较大而有所发展。圆形圆孔,无郭,货币单位改为记重铢两。秦钱的“半睘”就是半个货币单位的圜钱,而钱文“重十二铢”的秦圜钱是秦半两钱的先驱。
(4)楚币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力强盛,曾盘踞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为南方霸主,与秦、齐分庭抗礼。因此,楚国所铸行货币也自成独立体系,总称楚币,其中包括三个部分。
一、爰金。 又称楚金钣、印子金,俗称金饼、饼金,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黄金铸币。爰金铭文最多的是“郢爰”,其中郢乃楚都,因此以郢为名,也是以国名,与楚同用,而爰则是重量名称。爰金是楚国法定通货,扁平块状,块上有若干钤印,多为方形。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
二、楚铜贝,通称“蚁鼻钱”,是一种青铜仿制贝,形似贝壳。钱面文字多种多样。而且楚铜贝看似人脸,形状古怪,故又称“鬼脸钱”。有一种鬼脸钱,像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故名“蚁鼻钱”。
三、楚布。楚国晚期受北方影响还铸行一种异形布币,此币身狭长,币面铭文“殊布当釿”,背面为“十货”二字;一种“四布当釿”布,为二枚小布连在一起,一正一倒,四足相连,又称连布;另一种“殊布釿四”,背文“一货三釿货”,是楚布中最少见的品种。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