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铸有一种铜币,称为“闽关铜元”。该铜元正面中心有“光绪元宝”四字,珠圈上方署“福建官局造”,下方署“每枚当钱十文”,两侧分列“闽关”二字,表明其铸造厂为福建闽海关铜币局,故名“闽关铜元”。钱背中央有蟠龙图案,珠圈外环以英文“F—K.CUSTOM—HOUSE”(译作福建海关)、“10CASH”(十文)字样,左右两旁饰有五角花星。这是晚清时期唯一一所由海关附设的铜元局铸造的铜元。
1900年广东省率先开铸铜元,福建省立即跟进。同年闰八月二十一日(时距广东开铸铜元不到两个月)闽浙总督许应骙就奏请福建开铸铜元,十月获清廷批准。同年,在福州成立福建铜币局,负责铸造铜元。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已拥有3所铸造铜元的造币厂(局):南局、西局和东局(即闽海关铜币局)。
闽海关铜币局设立时间最晚。光绪三十年(1904),福州将军兼署福建船政大臣崇善为解决船政经费部分来源问题,奏请在福建船政局内创设铜币局,因开办经费主要来自闽海关,故名曰“闽海关铜币局”,利用船政局内鱼雷厂闲置厂房,添购机器,鼓铸铜元。次年七月,闽海关铜币局正式开办,局址在马尾“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前。当即委派候选道马景融为总办,候补知府马庆骐为提调,候选县丞张启正为总监工。原计划每日夜生产铜元160万枚,但由于机器设备不够精良,加之工匠操作不太熟练,开办之初产量不高,日铸额不及十万枚。后来违规向日本购买进口铸币铜饼直接印花,每日产量才逐渐提高至50余万枚。
闽关局铸造的铜元品种单一,目前只发现“光绪元宝”当十铜元一种,直径2.7厘米,重7.4克左右。闽关铜元根据正面汉字“闽关”二字大小、背面蟠龙图案不同以及背面英文字体大小,可以分为三种大的版别:1.正面珠圈两侧“闽关”二字较大者,钱币学界称之“大闽关”(图1);2.“闽关”二字以小字书写者,称为“小闽关”(图2),略少于前者;3.正面“闽关”二字以大字书写,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右高左低,背面珠圈内为官局龙,上下缘英文字母为“FOO—KIENCUSTOM”、“10CASH”,且英文字体较小,不同于上述两版别,称为“官局龙闽关”或“小英文闽关”,非常罕见(图3、4)。闽关铜元一般为紫铜铸造,黄铜币偶见。
闽关铜元铸造时间短暂,从1905年7月开铸,至当年底即奉部谕停铸,前后只有半年时间,因而铸造数量不多,迄今已较难寻觅。闽关铜元是珍贵的福建船政文物,它见证了晚清福建船政短暂且鲜为人知的铸币史,应当值得珍视。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