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核心提示】作为天津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有幸典守周叔弢先生捐献天津图书馆的部分古籍。终日与书为伍,对书和捐书人有着特别感情。周叔弢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先行者,他十分重视对传世古籍的保护工作。常聘请古籍修复师,为自己的藏书进行修复。若发现新收的古籍有断线、破纸及污渍等情况,就会马上进行保护性修复处理。他也十分关注藏书保管业务的发展,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培训班,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解决古籍保护专业修复人才缺乏的问题。1959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人大委员,周叔弢与徐森玉联名建议开办“古籍装修技术班”的提案获得大会通过,并很快付诸实施。由北京图书馆和中国书店主持,各办一班,每期两年。2007年,“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工作由国家文化部领导,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
我们把对原版古籍进行修复的工作称之为“原生性古籍保护工作”;把对原版古籍进行影印、影刻、出版的工作,称之为“再生性古籍保护工作”。周叔弢早年在这些工作上都曾下过很大的工夫,并取得很多成效。
为了使自己珍藏的善本古籍流传于世,周叔弢用珂罗版、木刻版印成的书有十几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影印宋代书棚本《鱼玄机诗》。此书黄丕烈旧藏,民国初年,为袁克文《后百宋一廛》中的精品,曾由袁妻刘梅真亲自影抄一部。袁克文曾在一个时期把它抵押在周季木处。也由此珍品,周叔弢与袁克文成为莫逆之交,后由周叔弢个人出资,把此书从周季木那里借来,送到天津一家日本人开的山本照相馆,逐页拍照,制成玻璃底版,然后寄到日本东京都小林写真制版所精印,纸张印刷都十分讲究。因为印数不多,流传极少。这也是周叔弢“自庄严堪”(藏书室名)影印的第一部书。
影刻宋本《寒山子诗》。此书周叔弢收藏。1924年,周叔弢委托董康在上海用木版影刻印制,纸墨具精,其中有几部是用开化纸刷印的,有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多种装帧形式。另外,还曾影印此书。
影印宋本《孝经》。此书周叔弢收藏。1927年,周叔弢用珂罗版影印。书中原有的乾隆玺印和收藏印也都用红色套印。
影印宋本《宣和宫词》(附三家宫词)。周叔弢在1930年用珂罗版印过二百部,其中用明朝古纸印制的有四部。
此外,还有《庐山复教集》、《寒云所藏宋本提要》(袁寒云手迹),木版刻印的有《屈原赋注》、《九僧诗》、《十经斋集》,等等。此外,还有《庐山复教集》、《寒云所藏宋本提要》(袁寒云手迹),木版刻印的有《屈原赋注》、《九僧诗》、《十经斋集》,等等。
1918年戊午,周叔弢曾借方地山所藏唐人写本《阿弥陀经》,用宣纸和皮纸共刻印一百部,这是我国较早复制敦煌写本之例。近几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相继将流散到英、法、俄等域外的敦煌遗书,以及国内天津艺博、浙江图书馆等各家珍藏的唐人写本影印出版,为学人研究“敦煌痛史”提供了珍贵文献。周叔弢无论是收藏还是出版敦煌遗书,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都先行一步,走在了前面,他的远见卓识,令世人钦佩。
周叔弢是古籍定级工作的实践者。传世的汉文古籍数量庞大,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周叔弢对自己收藏的古籍进行分级管理,凡达到自己制定的“五好标准”的藏书,均视为珍贵善本,并钤盖“周暹”白文小方印,以示珍爱之意;反之,均视为一般普通古籍,分别钤盖“自庄严堪”、“寒在堂”及“叔弢手校”等印,留在手头,供日常翻检研究之用。藏书钤盖不同印章,分橱收藏,实际上起到了分级保管作用。周叔弢在向国家无偿捐献藏书时,将不同级别的古籍,捐献给不同级别的藏书单位,用他的话讲,这叫“书得其所”。
周叔弢将达到“五好标准”的善本藏书,捐献给了国家图书馆,基本包括在周叔弢的《自庄严堪善本书目》中,笔者依据《自庄严堪善本书目》,从藏书版本的类别方面进行了统计,包括宋椠元刊、名抄佳刻在内约726种。另外,体现周叔弢藏书质量的地方,还在于所藏书中有大量名家的批校和题跋。据不完全统计,明版书中至少111种有名家批校或题跋,占所藏全部明版书的39%;清版书中至少191种有名家批校或题跋,占所藏全部清版书的59%。这些批校或题跋者在明清两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中均具代表性。
周叔弢将没有达到“五好标准”的普通古籍藏书,捐献给了天津图书馆,主要包括活字本古籍、一般普通古籍和近代影印本古籍,总数二万余册。
1983年,93岁高龄的周叔弢在家书中还提到了影印古籍善本划分等级事,他说:“我曾和徐森玉、赵万里向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成立委员会,选印古善本书(宋、元、明本)。刻印佳,内容好为甲等;刻印精,内容较差或不完整为乙等。规划中《古逸丛书三编》,皆我们所谓甲等书。”
周叔弢是古籍纸张研究的开拓者。他十分留意和研究自己所藏历代古籍的用纸情况,对古籍用纸十分精通,也十分注意其异同。他在批校古籍目录和撰写题跋时,往往将自己对古籍用纸情况的鉴别结果写出来,诸如:开化纸、高丽纸、明代纸、白棉纸、黄竹纸等,为后人留下十分重要的研究线索。
周叔弢曾有一个计划,就是利用地方志用纸,鉴别各地刊印的古籍。丰富的地方志传本,为地方志用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重要依据。但是,周叔弢生前没有留出太多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多年以来,图书馆界同仁一直也在关注和探索古籍用纸问题。近期,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合作,利用国家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将周叔弢旧藏的一批敦煌遗书残片和数十种宋元版古籍散叶,结合国家图书馆近年购进的一批高质量古籍纸张检测设备,由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参加,开展了“古籍用纸等项目”的系统研究工作,传承和实现了周叔弢对古籍纸张研究的未竟事业和遗愿。
责任编辑:ZF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