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的山水画艺术成就,得益于他“性耽山水”。虽然他下苦功夫临习了晋唐宋元诸家,并达到了精妙乱真的程度,但他不以摹仿为能事。他不仅擅于师古人之意进行变革创新,而且还注重生活,注重行万里路,饱游饫看,“游闽粤荆襄,历燕秦晋落,涉猎既多,眼界弘远”。因为他胸中有真丘壑的观察积累,眼界开阔,所以能落笔纵横,水墨淋漓,独创一格一派—武林派。蓝瑛的绘画,影响广泛,师法他的人可分成三类:一类是蓝瑛的嫡传弟子,如早期的刘度、蓝孟等人;第二类是出自蓝瑛的嫡传弟子门下或模仿蓝瑛画风的职业画家,如蓝涛等;第三类是早年曾经出自蓝氏门下,后来自立门户创立了独立画风的陈洪绶、禹之鼎等。纵观蓝瑛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大体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认款识:早年的作品,是学宋代诸大家的笔法,尤其是学元四家的作品。此时笔法较细润,明显地呈现出某派的笔法痕迹。中年,在学习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开始变法,也就是向开创独特风格的途程上逐步迈进。晚年则开创了一种雄伟浑穆的独特面貌,画不离苔以及多画秋景,善施赭色,巧用荷叶皴等等,也都是蓝瑛作品的特点。此作品蓝瑛作于1647年的山水之作,时年作者62岁。在该件山水作品中,描写内容为处于远景的山峰与在画面近景处的树林,山峰虽处于远景,但在整体布局面积上占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气势堂堂,巍然矗立,并有迷朦幽深意境。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为嘉奖曾牧为官廉洁,体恤百姓,颁旨钦赐建祠堂曰“介福堂”。“介福堂”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清代时重修,复挂匾曰“曾氏始祖祠”。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内为二厅一拜亭,左右有配房,外为三门四柱大门,中门上方置圣旨牌,门前立石鼓,左右树旗杆,正门对面有泥塑麒麟八宝照壁。祠堂外有县城至海门的古驿道,驿道旁建有石牌坊一座,当地人称“南关”,三门四柱,中门匾内刻“南山辉映”,外刻“地灵人和”,牌坊保留完好。
据《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中记载,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蓝瑛来到广州,作仿吴镇山水图于介福堂(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蓝 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本姓徐,名滕,字而上,后改现名,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杰出画家,画史认为“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瑛为极”,时称之为“浙派殿军”。又因画风称之“武林派”。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宗法宋元,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清简秀润;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各极变化;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突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据说,“王公贵卿获其片纸寸幅有如珍宝。”蓝瑛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也都各有成就。
款识:丁亥八月仿关仝画于介福堂。研农蓝瑛。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