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机制铜币的版图中,德制是一支神秘而又高贵的血统,尤其是德制系列样币,因其设计精美、SP版制作工艺,而倍受中国铜元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以湖南、广西系列样币为例,无一不是中国铜元的珍品,而因为同一枚币出现不同面背组合错配情况,又给铜元收藏带来了新的乐趣,本文介绍的就是十分珍稀的湖南光绪配广西飞龙十文样币。
清代湖南省造光绪元宝背广西飞龙十文铜币样币一枚, 拍品估价为RMB 250000-300000元。背逆90度, 德国造币厂试铸, 未发行, 目前存世仅知数枚, 是湖南铜元系列试铸样币中的稀少品种, 国内各公立博物馆均无收藏记录, 极为珍罕, 郑仁杰著"中国铜元鉴赏"第57页NO: 195号图片原物, 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 PCGS SP63BN, 目前获该公司评级入盒者仅二枚, 均为SP63BN.
湖南配广西飞龙十文,尽显SP版(specimen proof)制作工艺,为德国造币厂试铸未发行样币,所见均为背逆90度版式。是湖南、广西铜元系列试铸样币中的稀少品种,国内各公立博物馆均无收藏记录,极为罕见。在周沁园、李平文编著《中国机制铜元目录》、郑仁杰著《中国铜元鉴赏》中,均将其等级定为一级。
湖南配广西飞龙十文的字面,属于湖南小字小珠圈系列,版式与流通币存在多处差异,例如满文结构、中文“造”、“绪”、“宝”书法,细观都比流通版坚实,且“绪”字稍微向左偏离中轴线。将两个省份配在同一枚钱币上,或为德国造币厂不谙中文或其他原因所致,但湖南配广西却不是孤立现象,湖南配闽关也是这样的例子。
湖南铜元局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次年正式在长沙南门外灵官渡建设新厂,并引进新式机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新厂落成,平均日产铜元110万枚,可谓造币大厂。湖南铜元版式多样,有类似江苏飞龙的“黄铜元”版、类似北洋龙的“大龙版”,也有类似湖北的“中心梅花版”,还有独树一帜的“瘦龙版”和“肥龙版”,颇为复杂。
1902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背广西飞龙试铸样币一枚,CCC-195/CL-HUN.99,背逆90度,PCGS SP AU Details,拍卖成交价格RMB 138000元。目前获该公司评级入盒者仅二枚清代湖南省造光绪元宝背广西飞龙十文铜样币,系德国造币厂试铸,未发行,目前存世仅数枚,是湖南铜元系列试铸样币中的稀少品种,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极为珍贵。
尽管德国试铸的红铜质“黄铜元”样币存世数量稀少,(郑谱图版第191至196号),却已发现有六种版别,主要是背面“瘦龙版”、“肥龙版”和流通币上未曾出现过的“大英文版”。正面又有“秀体字版”和“小珠圈版”之分。湖南配广西飞龙十文即“小珠圈版”,而“黄铜元”去掉了“黄”,仅剩下“铜元”两字。
在样币阶段就有如此多种版别有三种可能,其一是湖南方面多次提出改动意见;其二是德国方面态度认真几易其稿;三是文字和文化的差异,包括龙图设计、文字编写都存在沟通困难。至于逆背90度,这也许是因为外国人习惯把英文面当作正面,翻转背面,造成中轴线倾斜,标准广西飞龙十文的“绪”字,也是偏离轴线。
德国造币厂为何要重新彫刻一个全新的湖南正面来配这个广西龙?推测是湖南厂开办在先,购买的模具已经交运,最后中国采纳的是没有“黄”字的“铜元”小珠圈版。德国方面可能认为大清国的订单,铜币正面的中文面应该是统一的,所以先雕刻一个湖南正面的模具,之后才知道文字一面必须按照广西省订单的图稿重新彫模。
在一百年前完全依赖邮政海运的时代,一来一往耗时数月,加上文字和文化的差异,产生这样的“误配”在所难免,今天,这样的情形已不可能再发生了。因此,湖南与广西两省合一的铜样币,是一百多年前东西方国家在文字与文化的隔阂、商业通讯与沟通的浑沌的环境中相互合作而产生的有趣事例,因为独特,所以魅力无穷。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背广西飞龙十文铜样币”目前存世已知仅为7枚,本枚为其中之一。其余六枚流传顺序为:
1,1993年新加坡钱币拍卖会出现,日本收藏家秋友晃购得,后归台湾铜元收藏家施诚一收藏;
2,1996年新加坡钱币拍卖会,由台湾铜元收藏家郑仁杰斩获(郑谱第195号),经评PCGS-SP63;
3,2003年马德和在欧洲发现一枚,后被陈吉茂私下购得,旋归钱币收藏大家何代水收藏,UNC;
4,2004年周迈可在美国寻得一枚,辗转售予台湾收藏家刘蕴宏;诚轩2017春拍PCGS-AU92拍出;
5,2009年德国跳蚤市场出现,由张洪宝购得,转售予天津玩家后又拍出,VF品相且残缺有洞;
6,2012年德国昆克拍卖会,由张洪宝购得,2013年转归铜元收藏家郑雄收藏,经评PCGS-SP63。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