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知识:先秦时期,社会变化急剧,不仅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货币体系。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农耕型社会,因此铸币往往渊源于青铜农作工具,样式也得以千奇百怪,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战国布币三孔布十二朱安阳 极美品
布币
布币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镈”演变发展而来,而“布”为“镈”的假借字。布币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即今黄河中游的河南、山西、河北地区,其形状各异,种类繁多,是中国钱币文化的象征。
战国布币平肩实首布京背行
原始布,又名大铲布,形如农具铲,是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之一,也是金属铸币的雏型。它尚未脱离钱镈农具原状,体大銎短,厚重粗糙。此布有多种,主要有无字布,益字原始布,庐氏原始布,有纹饰,较美观。
战国布币桥足布垣釿 极美品
平首布,又叫实首布,形体更小而薄,基本上已脱离农具镈的原形,如銎和三条背直纹均消失。出现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平首布种类很多,均布首扁平无銎,布背素面,布面有各种文字,记地名和货币单位釿、寽等。
战国刀币齐刀节墨之大刀 上美品
刀币
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削”,《周礼-考工记》曾云:“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面成规。”。刀币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流通于今山东、河北、内蒙古、东北及山西北部等渔猎和手工业发达地区。
战国刀币齐刀节墨之大刀背日 上美品
在众多刀币中,齐刀最为常见,此钱币俗称齐大刀,体型较大,由齐国铸造发行的,流通于该国和邻近地区。西周成康之际已经流行,因此就有可能是姜太公封于齐地之后便开始推行。在众多齐刀中,六字刀最为著名,其面文镌刻“齐造邦长法化”,因此也称“建邦刀”或“造邦刀”,是钱币收藏界内公认最早的开国纪念币;而三字刀最为常见,面文为“齐大刀”,即“齐法化”或“齐之化”,制作粗糙,铸于晚期。
圜钱
战国圜钱东周 美品
圜钱又称为环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发起于西周,之后渗入刀布钱区。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圜钱,使得北方各国流通货币趋向统一,同时也是方孔圆钱的先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战国圜钱襄阴二
圜钱的基本形制是扁平圆形,中央有穿孔。演变规律表现为穿孔先圆后方,钱边缘先无郭后有郭。钱面有钱文表示地名、币值、重量及其他。钱背多是光背,少数有些符号。圜钱有大小各种,不同地区的圜钱特征各有不同。如布钱区圜钱,沿用此区货币单位釿;刀币区圜钱逐步演变为方孔;秦圜钱圆形圆孔,无郭,货币单位改为记重铢两,堪称“秦半两”的鼻祖。
战国圜钱蔺 美品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