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素喜藏书。南京的朝天宫、北京的潘家园、苏州上海的旧书摊,都曾“雪泥鸿爪”留足迹,随心随缘“交学费”。数年辛勤,集得古籍旧书百十种,也曾沾沾自喜,直至近年,偶得魏隐儒等人编著的《古籍版本鉴定丛谈》,方知“鲁鱼亥豕”,孤陋寡闻。整理旧藏,总结以往,几点感悟,呈奉同好共鉴。
一、版本不同,价值差异甚大,购藏需知悬殊。所见线装古籍,有初刻本、重刊本、影印本及石印、铅印等版本。年代不同、形式不同的版本,即使不残不缺,完整如初,价值差异也较大。如《康熙字典》,最初刻印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今300年,历代有印行。现在,道光七年重刊本(40册)网上售价3万元;民国石印本(6册)网上售价3000元;而仿古新版仅有200元左右。差异何以如此之大?盖因年版不同,稀缺的缘故。因此,购藏必须注意版本差异,掌握价值悬殊。
二、完整性与品相十分重要,但也有例外。一套线装旧籍,常因损坏或缺少一二,令人遗憾,因其残缺,价值就大打折扣。有的虽然完整,但因保存不善,破烂不堪,阅之难展、赏之败兴,藏者不多。因此购藏欣赏,既要注重完整,更要注重品相,力求尽善尽美。当然,亦有例外,如“宋版以页论价”,关键还是稀罕程度。
三、抄本古籍的名款不可疏忽,内容亦当注意。常见抄本,有寒士无钱购书而抄之,有珍赏内容,抄而存之,各为所珍,不一而足。这类书册,字迹工整,书写一丝不苟,有的还附有名人序跋及相关款印,其中不乏罕见珍品。幸得存者,应当注意所抄内容,鉴其序跋款印。如非孤珍,亦可把玩。
四、珍本新印,价值日趋凸现,集藏必须把握时机。长期以来,珍稀古籍善本常为后世官方或名儒翻刻重印,即使现代某些重要新著,印行者也常常不计成本,精湛印行。由于印刷精良,装帧典雅、印量较少等原因,常为有识之人珍藏,随着时间推移,价值日趋凸现。民国初年,上海诸多书局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影印、石印过诸多名著珍本,如仿殿本司马迁《史记》、《宣和画谱》、著名碑帖石刻等,当时随手可得,现在却难得一见;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的宣纸线装本《毛泽东选集》,由于发行限量,如今为世所珍;扬州古籍刻印社初期印行的《扬州丛刻》、《毛主席诗词》等书,都因印刷精良,印量较少而价值日趋凸现。集藏者,常懊悔过去,而少研究现在,若能把握时机,低价购藏,即使现代所印,只要优势可见,均有购藏意义。
五、有盈利即有作伪,需防市场仿品。伪制古籍、碑帖、画册抑或名人手札,各地可见,但其用纸用墨,粗视无异,细鉴即知其伪。观其纸张多为染色而非宣棉质地,审其墨迹,大多飘浮而不甚入骨,难与旧籍相比,购藏也无价值。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