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1896-1962年),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是美术教育界的老前辈,新兴工艺美术的奠基人,学贯中西的美术理论家,又是卓越的工笔花鸟画家。1896年,陈先生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浙江慈溪。他从小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1913年考入西子湖畔的浙江省立工业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18年东渡扶桑,进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继续深造。1923年学成归国,先后任上海东方艺专、上海艺大、上海立达学园、上海美专、广州美专、中央大学教授,国立艺专校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兼美术组专门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近代画坛久负盛名的一代宗师陈之佛,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他是美术教育界的老前辈,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以精湛的艺术、深厚的造诣、广博的学识,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新兴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他的工艺设计与研究成绩斐然、独步当时;他是资深的理论家,学贯中西,博大精深,著述等身,成就辉煌;他是卓越的工笔花鸟画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汇古创今,具有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其清雅明净、意境优美、构图新颖、独树一帜的画风震撼了画坛。
陈之佛属于大器晚成的画家,40岁才开始攻工笔花鸟画。由于他对传统国画勾皴渲染运用娴熟,又有深厚的西画技巧和丰富的图案设计经验,因此能融汇众长。其绘画风格无论是解放前的孤寂淡泊,还是解放后的明快健壮,都不是直露的诉说,而是诗的意境下人性的独白,是其高洁灵魂的写真。总体上,其绘画表达了吉祥、和平的喻意。他以自然传统为师,在继承我国传统优秀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古代诸家之长,尤其是继承了唐宋元以来花鸟画的精髓,形成了独特典雅和富于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陈之佛1896年农历八月初八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 (今浙江省慈溪市),原名绍本,学名之伟、杰,号雪翁。自幼酷爱文学与美术,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岁那年考取了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工业学校。经过四年的刻苦攻读,毕业时以品学兼优留校任教。此后编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图案讲义》,被校方指定为该校的图案教材,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日本最高艺术学府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工艺图案科,是我国赴日专习工艺图案第一人。1923年,临近而立之年的陈之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祖国,在上海东方艺专和上海艺大的图案科担任主任、教授等。授课之余,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事图案设计的事务所和培养设计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后又应聘任广州市立美校、上海美专教授。
陈之佛的作品笔力非凡,线条细劲;造型准确灵动;构图巧妙,欹正相倚,疏密得宜;在技法上,创设的“水渍法”和“画雪法”都有独到之处。由于陈之佛受过西方写实绘画和水彩画的训练,所以在他的工笔花鸟画中适当地减弱了线条作为轮廓线的表现作用。有的是淡化轮廓线,细笔勾勒轮廓,着色渲染后不再复勾;有的甚至舍去轮廓线,在传统的“没骨法”基础上发展出“没骨冲水法”,别开生面地表现出树干的苍劲。
陈之佛花鸟画非常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形象的典型性和造型的装饰性相结合,是陈之佛花鸟画的重要特色。加之受图案画和日本画的影响,设计的观念和语言融入了其工笔花鸟画的意识中,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笔下的叶、枝、花、鸟等形象,化做设计中的点线面,相互依存,构筑于画面。同时他的构图形式也是追求出奇制胜,这更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感。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不论是大幅小幅,简单抑或繁杂的画面,都精心审度,反复推敲,达到了“密不杂乱,疏不空虚”的艺术境界。并在表现与感悟自然中推陈出新,再现大千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收藏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收藏是一项稳健、长线、低风险的投资,一般需要收藏5~10年才能让藏品的价值升值到理想状态。”经过书画市场最近几年的发展,古代和近现代大名家书画单幅价格已过百万甚至千万元大关,中等名家的书画单幅价格也在10万或数十万元,就连稍有名气的画家,其书画价格动辄也已涨到数万元、数十万元。
保值是书画收藏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也比较符合投资者较高的心理预期。在当代众多的书画家中,随着生活的积累,意境的追求,风格的突破,他们中的一些画家再过二三十年,有可能成为像吴冠中、傅抱石、张大千、徐悲鸿那样的书画大师,到时其书画价格有可能是现在价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市场上现在流通的书画比较多,有古代名家的书画,有近代名家的书画,还有当代名家的书画等,其中古代名家的书画真迹,在市场上流通的已经屈指可数,大都进入了博物馆和被富商们收为己用,而近代名家的书画在当代市场上,赝品居多。唯有当代名家的书画书画,价格还没有被抬高,所以现在收藏正当时。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