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号予向、虹若、虹叟、黄山山中人等。1907年赴上海,任编辑、记者,并在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赴杭州,任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1955年3月15日在杭州逝世。
“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以来,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来,非江湖市俗客套所可貌似,鄙人研究数十年,宜与人观览。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事精神,留一曙光也。” ——黄宾虹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70岁以后,自立门户,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沉雄,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早年多受渐江、査士标等人的影响,疏朗淡雅,被称作“白宾虹”;晚年则喜浓重的北宋山水,以积墨法求“浑厚华滋”。在近代画家中以重视笔墨著称,创“五笔七墨”之说。
设色山水 95cm×43cm 1953年 黄宾虹纪念馆藏
黄宾虹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墨飞动、意境深邃。从笔墨上看,黑密浓重,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从色彩上看,有水晕墨章、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斑斓多姿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亦偶作花鸟,雅健清逸,别具一格。
黄宾虹曾经将自己的全部探索总结为“笔墨”二字。在70岁前,他对笔的看法是“平、圆、留、重”,对用墨的看法是“浓、破、积、泼、焦、宿”。70岁后,他又在笔法墨法上各加了一法——笔法成为“平、圆、留、重、变”,墨法成为“浓、淡、破、积、泼、焦、宿”。
陆游渭南词意图 1933年
与20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比,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荦的贡献。
“他从来不去奢谈什么意境、意味或者类似的东西,只是津津乐道于笔墨,并且强调笔墨的‘内美’。而这里所谓的‘内美’,就是由笔墨所体现出来的美。于是,由生转熟,由熟转精,运用汇通之际,遂能笔飞墨化,超妙不可方物。” ——刘墨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