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人首鱼身俑,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它高15厘米,长35厘米,俑的头部是头戴帽冠的男性形象,他面目清秀,昂首挺胸。陶俑的身躯被塑造成鱼的形状,左右鱼鳍作划水状,肩部刻画有一对翅膀。这尊南唐人首鱼身俑最大的特点是人头和鱼身自然融合为一体,看起来并不突兀,表现出中国古代工匠娴熟的陶塑技艺。
这首南唐人首鱼身俑用陶土烧制而成,材质虽然很普通,但却出土于一座帝王陵墓。1950年春,几个文物贩子在南京夫子庙市场兜售古代陶俑被当场抓获,经过审问,文物来自南京郊外祖堂山的一处古墓。在当时南京市市长刘伯承的指示下,对这处古墓进行了发掘。在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生者会将记录其生前功德的祭文书写在玉片上,放置墓葬中,称为“玉哀册”。在其出土的“玉哀册”上有用金粉书写的“维保大元年”,“保大”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年号之一,从其出土的“玉哀册”推断这处古墓就是南唐时期帝王的陵墓。在祖堂山发现了两处陵墓,第一处钦陵是南唐第一位皇帝李昪和皇后宋氏的合葬墓,另一处顺陵是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和皇后钟氏的合葬墓。这两处墓葬被合称为“南唐二陵”,共出土各种人物俑136尊,还出出土了马、狗、狮骆驼等动物俑,以及人首鱼身、人首蛇身等异性俑。
在南京博物馆收藏的异性俑中,人首鱼身俑构思巧妙,工艺最为精湛,出土于南唐第一位皇帝李昪的墓中。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有人认为人首鱼身俑是镇墓兽。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神兽,是为了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特制的一种冥器。目前出土的镇墓兽往往都是人面兽身,它们口露獠牙,有一副狰狞的面孔。但人首鱼身俑并没有狰狞恐怖的感觉,人首的面部表情甚至略带笑意,看不出它是用来震慑鬼怪的。有专家认为人首鱼身俑更接近中国古代传说中海神的形象。《山海经》中对海神有这样的记载“人面而鱼身,无足”,这与人首鱼身俑的形象一致;《山海经》中对山神有这样的记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这与人首蛇身俑如出一辙。故人首鱼身俑是海神,生者希望墓主人李昪在地下能够得到海神的护佑。
南唐虽然只有38年短暂历史,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南唐一度时期非常繁荣,南唐才有那么好的文学、艺术流传于世。“南唐二陵”出土的骆驼俑、狮子俑反映了跟西域、中亚、西亚的对外贸易。在“南唐二陵”随葬的众多陶俑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尊人首鱼身俑,它即代表了中国南唐陶俑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成为后人研究南唐历史与文化的实物例证。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