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牧牛图》,尺寸:76×49cm,钤印:可染、在精微,题识:可染,齐白石题画:可与言。可染弟画,小兄白石。钤印:木人、齐大。此幅李可染《牧牛图》2011年12月16日在江苏万达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保真专场(上)—中国书画(一)”专场中,以7751万元人民币成交
1939年至1943年,李可染在重庆从事抗战宣传和教学工作。在重庆的7年,是李可染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但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继承与创新理论,还开始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的创作实践。此幅《牧牛图》应该也是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画面上孩童和牛的酣睡,着实可爱,寥寥几笔,把人物、植物、动物表现的惟妙惟肖,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也那么恰到好处,不愧是大师的经典力作。
李可染晚年用斋名“师牛堂”,他极为推崇牛“给予人者多,取予人者少”,只知奉献,不讲回报的精神。李可染喜画牛,为写赞,以寄寓民族坚毅勇敢,奋发图强的热切盼望,同时又以此自勉,不断辛勤努力。而《牧牛图》系列却以轻松、愉悦的节奏,编写了赏心悦目的田园之歌,成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心曲。
李可染创作的《牧牛图》,至少有四十多种不同的构图。此《牧牛图》中牛的苍老劲健,再用略浓的墨线钩勒牛背,加上浓墨绘画牛角、嘴和眼,极富力度,充分体现了牛形体的厚重和筋骨的强韧。画面左侧的柳荫亦是用淡墨线条曲折穿插,随意点染,墨色层次丰富,并用水略为渲染,清新爽朗。稳重的老牛和天真的孩童在一起:老与幼、动与静、驯与顽,对比强烈,相映成趣。作者用极凝炼概括的笔墨挥写而成,看似信手点染,却是笔无妄下,恰到好处,其精湛艺术造诣表露无遗。
万青屴授曾总结:“李可染画牛与前人所不同之处,一是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和难以取代的表现程序方法;二是他的作品具有空前丰富、广阔的意境。”(《李可染的世界》,页242)的确,李可染的作品都很重视意境的创造。何为意境?李可染曾清楚地指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集中的,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作意境。”他更概括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