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过云楼藏书”,一个世界拍卖纪录,古籍善本的价值升温,成为文化界的关注热点。
20年春拍单件作品成交排行前十名
艺术家 作品名称 估价 成交价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李可染 万山红遍 2.8亿元 2.932亿元 北京保利 20-06-03
RR 过云楼藏古籍善本 1.8亿元 2.162亿元 北京匡时(微博) 20-06-04
RR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咨询价 1.689亿元 香港苏富比(微博) 20-04-04
李可染 韶山o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8000万元至1.5亿元 1.242亿元 中国嘉德(微博) 20-05-
RR 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盌 5000万港元至8000万港元 1.7亿元 香港苏富比 20-04-04
RR .04克拉浓彩粉红圆钻 6500万港元至9500万港元 1.1亿元 香港佳士得 20-05-27
傅抱石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咨询价 9200万元 北京保利 20-06-03
RR 清乾隆白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 咨询价 6900万元 北京保利 20-06-05
齐白石 溪桥柳岸、海棠秀石 1500万港元至2000万港元 5699万元 香港苏富比 20-04-03
RR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00万港元至1800万港元 5520万元 中国嘉德 20-05-
6月,艺术品市场进入春拍旺季,保利、匡时、永乐、荣宝等拍卖公司陆续开启拍卖活动。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过云楼藏书”在北京匡时春拍上,经过将近10分钟的竞拍,最终以2.162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
一部“过云楼藏书”,一个世界拍卖纪录,古籍善本的价值升温,成为文化界的关注热点。
过云楼藏书
6月4日,在北京匡时春拍上,“过云楼藏书”作为一个标的整体拍卖,从1.8亿元起拍,然后以百万元阶梯递增,三位买家谨慎角逐。拍卖现场座无虚席,约有数百人紧张观战。最终在藏家的拉锯战中,“过云楼藏书”以1.88亿落槌,加上佣金为2.162亿元。
据悉,2005年,这批藏书曾以2310万元的价格在中国嘉德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籍拍卖的最高价。七年后,这批重要人类文化遗产再次露面,成交额翻了近十倍,成功刷新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由于需要有较深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内涵,古籍善本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一个门类,收藏的门槛较高,一直相对小众。业内认为,这次拍卖提振了整个古籍善本市场,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市场,古籍市场拍品价格将会整体上升一个台阶。
“过云楼”为江南名门望族顾氏私家藏书楼,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等共800余种,其中3/4已经转归南京图书馆,这次拍卖的是仅剩的1/4,179种92册。在这170余种里面最主要的是宋版孤本《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这也使得更多人开始认识宋版书的珍贵,以及对古籍善本拍卖市场的现状和后市的关注。
何谓古籍善本
目前所说的古籍善本,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以及其他文献。刻本是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书籍,其顶峰期的宋元刻本在流通市场上已廖廖无几,继而由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引领风潮;墨迹本为文人稿本、手抄本等,一般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孤本;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等,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
而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
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钱景”看好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
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收藏前景被看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XY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