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玄夜孤灯,与砚独语”,夜赏曹贞秀籽石端砚,可谓得天地之灵气也!该砚长21.5厘米,宽23.1厘米,高6厘米,重5.52千克;砚作老坑天然端溪圆石,石色黝赪,石质温润、细腻、致密、坚实。雕刻家剥掉面、背外皮,将深1.1厘米虫噬洞孔为砚池。
砚面(图1)上,砚额随形饰蜥蜴目、爬行纲石龙子两条:一从池中探头睽视,另一从砚额伸躯扭首相对;池旁浅黄色条纹弯曲若细溪。墨堂微凹,两道冰纹横贯,堂心微尘青花、显翡翠斑纹;呵气立见雾团,抚之如小儿肌肤。砚堂中央的蕉叶白花纹,酷似一只灵猫:头眼、胡须、鼻耳,拖长尾、瘦腰、细腿,动感挺立,活灵活现。堂周沿显现摩挲使用痕迹,砚腰呈连卵状,凹凸不平。
砚背(图2)天然翡翠斑纹点缀映衬竖书3行16字楷书砚铭:“只有诗书堪自读,未甘词赋压群流”,款识:“贞秀”,旁钤篆书“曹”字印。此砚铭为“曹贞秀撰书联,系曹氏宗祠通用联。”(参见《曹氏宗谱·七言通用联》)其砚坑、石、斑、纹、铭,堪称“五绝”,吟古诗咏叹:“天造精石紫龙卵,堂凹灵猫翡翠斑。虫蛀龙子聚奇巧,曹氏宗祠墨琴联。”
诗情趣满文人砚,墨翰负笈缕书香。谓端溪籽石,指端溪老坑坑口碎石,屡经数万年山洪冲击碰撞成石形。历代骚人墨客对端溪虫蛀籽石赞不绝口,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端州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故谓之籽石。”欧阳修《砚谱》:“端石以籽石为上,生大石中,精石也。”苏轼《陈公密籽石砚铭》:“孰形无情,石亦卵生,黄胞白络,以孕黝赪。”蔡君谟《砚记》:“崔生居端岩,于后岩百丈坑得紫龙卵。造砚长尺,广减尺之四,厚重粹润,无纤瑕,若有德君子,近手润泽可劘墨。来遗予。”宋高似孙撰《砚笺》载:刘敞见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兴云:“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云是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灵卵石。”江西诗派诗人李商老诗云:“谁从浴日渊,得此赪虬卵。”南宋朱熹《题画卷·卵砚》:“端溪有潜虬,孕此金玉质。混沌一窍开,千年泻寒液。”宋无名氏《端砚谱》:“虫蛀,谓之钻。剥蚀如虫噬,谓之虫蛀。”稽清吴兰修《砚史》:“乾隆庚子年(1780),孙春岩官肇庆,开采西洞。下岩旧坑卵石黑如漆,细润如玉,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可知曹贞秀生卒年与“开采西洞”年代吻合,此方籽石端砚应是清代乾嘉年间所制。赵汝珍《古玩指南》注:“圆石即籽石也,今俗谓之石头子,为端石之精华,价最贵。”
曹贞秀(1762—1822),清乾隆女书画家,字墨琴,号“长洲女史”,斋名“写韵轩”,太原王芑孙妻。其父曹锐(1732—1793)字友梅,一字又裴,号锷堂,安徽休宁人,侨寓吴门;曾任京师兵马司东城正指挥。夫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念泮,又字沤皮,号惕甫,亦号铁夫、云房,又号楞伽山人,祖藉太原,客侨长洲(今苏州),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国子监博士、华亭教谕,工书法,直逼刘墉,不期而合,著《碑版广例》、《楞枷山房集》、《渊雅堂集》。清乾隆印学家叶廷琯著《鸥陂渔话》:“墨琴夫人书法气静神闲,娟秀在骨。名闻海内,盖过其夫,应推本朝闺阁第一。”《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896页:“曹贞秀无金粉之好,工诗善画,能画梅,书法初学卫夫人,小楷宗钟、王”;“其书法为国相刘墉好评,为之题‘写韵轩’斋额。所临玉版十三行,为士林推重,著《写韵轩集》。”
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收藏之家APP。
以上是收藏之家小编帮你收集整理关于“「花鸟图片」夜赏曹贞秀籽石端砚鉴赏”的具体内容,了解更多「花鸟图片」,请关注收藏之家!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