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咸丰重宝辨别真假与其它古钱币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凭借辨别文字、材质、声音、锈色等要素来分辨,但是由于咸丰重宝不同于其它钱币的特点,比如:年代较近,传世较多,钱体硕大,文字深邃,变化万千等等,所以在辨别咸丰重宝真伪的方法上应当与辨别其它古钱币真伪略有不同。
许多专家高手往往辨别真假时,常说“文字呆板”、“缺乏韵味”等词语,实际上这大约是一种由于经验积累形成的第六感观的感觉,并非初学者可以领会的境界,况且这种传统的评价往往是先有感觉、后找依据,先入为主未必科学,这种感觉常受到“珍稀”、“鲜见”、“变异”、“群议”、“权威意见”等因素影响,人家说“假”便犹豫不决,越看越疑惑,越看越象假。笔者以为大可不必如此,收藏是自己的,自己获得,自己欣赏,自己研究,只要慰籍此心足矣,所以只要积累自己一套辨别真假的经验,实在是收藏爱好者必须掌握的本领啊。
依笔者见,咸丰重宝辨别真假的关键一般不在于文字和声音,那些低劣的仿品也许存在“文字呆板”问题,而对于稍微高档一些的赝品,常常铸造工艺不会太差,文字很精准难以发现漏洞;鉴于咸丰重宝时间仅仅两三百年的历史,对于铜质的潜移默化影响不大,所以声音一般也依然清脆响亮,传世钱火气全无却又是自我经验感觉的问题了吧?所以,大概笔者以为辨别咸丰重宝真假的最重要、最容易掌握的办法是从表面上区别“积垢”和“锈色”。
传世的咸丰重宝,其历史留下的痕迹是改变不了的,特别是一代一代经过流传的痕迹更显而易见,无论是边缘上的磨损,光亮细腻;还是地章里的污垢,缝隙处厚、平整处稀,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伪造出来的,形成的铜、垢颜色差异恰恰是古钱币特有的魅力,而伪造品往往是颜色平平,无论边缘还是地章,颜色都是灰秃秃的一片,甚至连铸造痕迹都清晰可见;当然,也有做得厚薄不均,但是不牢固易脱落,完全不同于真品的感觉。
生坑的咸丰重宝,因为大多埋藏时间不长,或者只是浅埋而多污染,所以咸丰重宝即使生坑,其锈色大多无法形成如唐、宋时期的厚厚的绿锈,颜色常常是黑绿色,或全黑色,或灰土色,或铁锈色不等,锈色多数比较轻实、坚固、均匀,绿色轻薄但不浮,黑色浓重而不松,太厚则不真,太浅则伪作,其实这几种锈色都是浅埋或放置产生,经日月之光,或风雨之摧,或烟尘之染,坚固自然,比起近期所伪造品的一层淡淡的铁灰颜色,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近期,才注意这些生坑钱币,也才发现生坑咸丰重宝同样具有魅力。
伪品往往仿制传世极难,因为无法实现那种精黄或淡黄露铜的光亮,与地章或字迹缝隙间的积垢,形成的鲜明对比,相反做伪者往往做出混沌一片,给人极其不舒服的感觉来,自然这种传世品的反差特色是任何模拟或伪造都没有办法做出来的;伪品仿制生坑的比较多,但是却又很难做出来那种坚硬切均匀的各种颜色的锈色来,多数仅仅是很薄很薄的一层灰黄颜色,或者再涂抹上一些斑迹,虽然有些画蛇添足,但是不加上去似乎更假!
笔者觉得在辨别咸丰重宝真假的标准上,文字、材质、工艺、声音固然为辨别提供着诸多的依据,而依照咸丰重宝的“积垢”和“锈色”辨别真假,则是一般爱好者最容易掌握、最简单易行、最直观有效的办法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