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
月色清凉如水,洒入庭院如同在假山和翠竹之上薄薄的挂着一层轻纱。细风微拂,与翠竹成舞,配上这月色幻化成的罗纱。一曲笛声优雅,我终于忍不住要把这悦耳的风声、竹声、笛声描绘成写意的画。。。
每当我翻看明朝比较偏门的一些画家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幻想他们在当时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样就能在研究其画风特点的时候多出很多权重。就比如说王绂这位画家,关于他的记载和资料特别多,而且多的有点过分。一般画家能给个最准确地生卒年就不错了,但王绂能精确到哪一天,生平纪事十分详细。这当中所隐藏的背景资料就是,王绂家学渊源,在当时社会应该很重要的名门望族。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鳌里、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生,永乐十四年二月六日病逝)无锡人。王绂少年成才与名诗人钱仲益、浦长源等交往甚密。洪武年间朱元障征召赋闲在家的读书人,年少有为的王绂位列其中。可惜年少轻狂不慕名利,年纪轻轻就玩了一次告老还乡的事情,得罪很多权贵,导致在“胡惟庸案”中受到牵连被发配充军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建文帝登记大赦天下才得以回乡隐居隐居,赋诗作画,教授弟子。永乐元年,王绂因才华过人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后来主要负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一些工作,两次随朱棣北巡,在这期间50多岁的王绂完成了他的成名大作——《燕京八景图》。
王绂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师法吴镇、王蒙等元代大家。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他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特别是倪瓒、柯九思二人之长,经过长期的揣摩,形成独特风格,飘逸雄秀,纵横洒落。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能于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处见洒落”。其墨竹冠绝一时,据传一天晚上听到隔壁传来笛声,有感而发画了一幅“竹石图”,第二天很高兴的要送给邻居。邻居以锦缎回赠,并要求补两棵竹子一图吉利。王绂觉得对方侮辱了他的艺术,把画讨了回来,并亲自撕毁。这个是王绂。。。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