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是钴(c0)元素在窑炉中烧制后得到的结果。青翠明丽的青花和温润如玉的白釉相互映衬,如蓝天白云,典稚而华贵。
古代中国陶匠使用钻作装饰材料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国内曾出土用钻料装饰的战国陶珠。唐代时,开始用钻料装饰唐三彩,但钴料的蓝色在八世纪初还非常珍稀,因此留传下来的蓝釉三彩是当今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显贵,一匹蓝釉唐三彩马曾拍到五千多万元港币的高价。
黑石号沉船中发现的唐青花
发韧于唐宋的早期青花瓷
唐三彩是陶胎的,还不同于后来的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发现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后半叶,江苏扬州的唐城遗址发现了一些用蓝彩装饰的碎瓷片·上面的菱形几何纹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考古学家分析,这些青花瓷碎片的生产时间应在唐代,但八至九世纪的伊斯兰地区还只能烧制陶器,因而断定这些碎片应该是中国产品。根据扬州发现的这些唐青花瓷的胎釉特征和河南巩县白瓷相似,初步可以确定是巩县窑烧制的,估计是专供向伊斯兰地区出口的贸易瓷。
黑石号沉船中发现的唐青花
宋代青花瓷的踪影很难寻觅。民国初时,广东潮州驻军在一个叫羊皮岗的地方发掘出四座瓷佛像和一座瓷香炉,上面有宋汉平四年(公元1067年)的铭文,佛像上用青花料和铁褐色料绘画。后来在浙江龙泉的金沙塔塔基和绍兴的环翠塔塔基下,分别出土宋代的青花瓷。这些青花瓷的青花颜色都不好,装饰手法也很原始。具有初创阶段的特征。从烧制工艺分析,目前发现的青花瓷产地不一,浙江、广东、江西等地都曾在宋代烧制过青花瓷。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至正年间被神奇般地创造出来元代青花
元代,中国的疆域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区,这无疑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这样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文化、艺术和技术间的交流使元代各种手工艺品都有了令人惊奇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象耳瓶
长期以来元代青花瓷一直未被中国收藏界认识。20世纪初,有个名叫大维德的青年从北京买了一对青花瓶带到英国,后由大英博物馆收藏。1927年,英国学者霍布逊编了一部《中国陶瓷1普》,记录了这对书写着“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瓶,但未引起人们注意。50年代,美国人波普以这个至正十一年瓶为标准器,在土耳其和伊朗的博物馆中找到了属于同一风格特征的六七十件青花瓶,推断为元青花。波普为此写了一本32开黑白印刷的专著,随即引起轰动。全世界的博物馆都以波普的书来对照寻找元青花,结果又发现了一大批,它们被称作“至正型青花”。
首都博物院藏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英国、中东、日本、美国等地收藏的这类青花瓷都具有体型硕大、纹饰繁密、青花艳丽的特点,有一股逼人的雄伟大度的气势。包括20世纪国内出土的几十件在内,全世界共有两百件左右的“至正型青花”,非常珍贵。
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亦出土了不少小件的元青花,都是小罐、小碗之类,尤以小罐为多。这些小罐5至6公分高,最大的也不超过10公分,大多有可以系绳子的小环据推测是放槟榔用的。绘画简单,造型有方形、圆形和花果形。江西景德镇窑址中发现过同类器,证明是景德镇产品。
5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在墓葬和窑址中陆续出土过一百多件元青花,但大件的很少,都属于小型器,是当时的民用内销瓷。
南京博物院藏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青花瓷在元代迅速成熟的原因,引起了考古界很大的兴趣。这些至正型青花瓷是用一种产于西亚伊斯兰地区的‘苏泥勃青的钻料绘画,而且这一类器型的青花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器型也适合伊斯兰民族的生活习俗,因此推断是专为伊斯兰地区烧制的。有的学者更大胆推测是伊斯兰商人带了原料直接到景德镇指导订制的。总之,藏于西亚地区的元青花的贸易品性质不容置疑。
元末,农民起义军控制了景德镇。从至正十二年到明代建立的1368年间,青花瓷还在陆续生产,但具体情形不十分清楚。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大多是制作工艺较粗糙的民间日用器。
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花卉执壶
从俗甚到大雅的明代青花
明代初年,中国士大夫和上层社会对青花瓷还存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其‘裕甚”,而钟情于高雅的单色釉瓷。明初洪武官窑中,青花瓷很少,当时祭祀都用白釉、红釉和蓝釉器,日常生活中仍以金银器为主。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压手杯
永乐皇帝登基后迁都北京,因祭祀等宫廷活动的需求而大量烧制瓷器,品种以白釉为主。永乐三年起,郑和七下西洋,为了修睦友邻和商品贸易,青花瓷生产再度繁荣,而且工艺上远超洪武,甚至好于元代青花瓷。在西亚的土耳其和伊朗,保存着数量众多的永乐青花瓷。反观中国故宫藏品中,永乐青花瓷却很少,反映了中国上层社会仍未认识青花瓷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藏宣德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这种情况直到宣德年间才彻底改观。宣德皇帝是个热心艺术的才子,在他的褒掖下,朝野形成了一股浓浓的艺术氛围。青花瓷得天独厚的装饰优势被充分利用·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
宣德青花不但数量浩大,而且品种丰富。青花用料有两种:一种是呈色浓艳的进口料,另一种是呈色含灰的国产料。永乐、宣德用进口料绘画的青花瓷很难区别,呈色亮丽而青郁,有星星点点的青料结晶,纹饰线条边沿有放射状的流散,纹饰漂亮而华丽,有一种令人折服的宫廷气息。
从宣德到成化间的三十多年里,宫闹争斗不断,外扰频仍,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其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任何带年号款的瓷器,这使考古学家迷惑不解。因此将这三个朝代,称为明代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时期。近来空白期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考古学家将风格不同于宣德又不同于成化的青花瓷分离出来,经过排比分析,将它们确定为空白期的产品。
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元代至明代初年的青花瓷,都有强悍雄伟的气势,是一种阳刚之美。从明成化开始,青花瓷风格突变,从造型到纹样都变得典雅清丽,突显出阴柔之美。这与社会安定,人们追求精致的生活有关。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香炉
成化时的青花瓷上用一种称为平等青的国产料,稍含灰但非常纯净。纹饰用细柔的线条勾勒后再填色,造型小巧,胎薄如纸。成化官窑青花的釉层中都密含极细微的气泡,在光线散射下,呈现柔和而温润的光泽。此时期从青花衍生出来的斗彩开始流行。斗彩是在烧成的青花上再绘釉上彩,经二次烧制而成,纹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而成。斗彩都是非常精雅的小器,如小罐、小杯之类;纹饰都是葡萄、鸡群·儿童等日常小品,使人联想起明代文人追慕的田园生活。
故宫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明代青花瓷上时时可以看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子。明初永乐和宣德青花瓷中有不少是直接仿西亚铜器的,如扁壶、花浇、无档尊之类。正德时,两河流域的艺术再次在青花瓷上得到强调。在土耳其和伊朗收藏的中国正德青花中,很多用波斯文作装饰。明代宫廷使用的器物上,有的年号款也用波斯文来书写。某种程度上,西域文明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
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三阳开泰纹碗
明代后期的嘉靖、隆庆和万历,瓷业生产在商品经济推动下更趋繁荣。在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中,分工更细,单就纹饰的绘画而言,勾勒线条和填色的都由专人负责,这无疑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强化了技术。
从嘉靖开始,一种称为回青的进口青料在官窑青花上广泛使用。回青的品质非常优异,呈色青中泛紫。当时回青价逾黄金,艺人在使用回青绘画时都有人看管。
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明代后期的瓷器纹饰似乎不再注重造型,绘画技巧和明初相比相距甚远。画面上追求繁密褥丽,在青紫色回青料的映衬下,充盈着繁华和富贵。这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合韵合辙的。嘉靖皇帝笃信黄老之学,所以瓷器纹饰中颇见道家色彩,八仙、仙鹤、灵芝、福寿内容成为特色。代表帝王身份的龙纹作为官窑青花上永恒的主题,嘉靖青花上也大量使用,但都画得很粗糙。
故宫博物院藏明隆庆青花龙纹蟋蟀罐
明朝历代皇帝都热衷于瓷器的赏玩,万历皇帝更是乐此不疲。原来用竹木金属做的器物,万历帝都要求用瓷器烧出来,如大龙缸、围屏、围棋盘、床等。因器件巨大,烧制报废率非常高,以至地方官员不得不屡次上书要求减免。从传世的万历瓷制笔杆、笔盒、笔架等玩赏之物看,确实令人爱不释手,足见当时的工艺水平之高。
故宫博物院藏清顺治青花观瀑图纹筒瓶
“清三代,’及600年官窑青花瓷历史的终结
从万历后期开始,明代官窑停止了烧瓷。从此时到清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窑正式开炉的60年间,中国没有官窑,只有民窑,一些官窑器也是向民窑订制的。因此从明代万历后期、天启、崇祯到清代的顺治、康熙早期,民窑一枝独秀,西文学者称之为过渡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清顺治十一年青花云龙纹香炉
过渡时期的青花瓷大多制作粗糙,这和当时因经济衰退而造成的消费能力下降有关。画面都带有一种荒诞和萧飒气氛,充满了孤舟、野渡、茅屋、高士之类的题材,造型又加以变形和简化,非常接近扬州八怪的风格。这两者确实也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滋生的艺术现象。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红彩人物纹盒
从康熙中期开始,青花瓷生产有了转机,最引人注目的是青花呈色被调谐到了极为理想的境地。康熙时,青花采用国产料,但经过严格淘炼,烧成后的青花纯净亮丽,呈宝石蓝色,而且青花又分出浓淡,有深浅不同的近几十个色阶,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墨分五色,有‘清花五彩”之誉。康熙中晚期,青花呈色空前美丽,并成为千古绝唱,因为此后再也没能烧出来这样的水平了。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松鹤纹罐
康熙青花超乎寻常的优异性能,为艺人创作提供了前提。康熙时的一些大件器物上,采用清初四王的山水画方法,从笔法到构图都和中国山水画亦步亦趋,是一幅幅画在瓷上的画。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三国演义》故事图盘
康熙、雍正和乾隆,是青花瓷制作的又一高峰,习惯上称之为清三代。康熙青花雄浑大度,雍正青花精致典雅,乾隆青花繁华似锦·都各有特色。这一时期的很多器物都是仿明初永乐和宣德的。与原作相比、在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的绘画上更加精美。因为原料的区别,无法烧出明永乐、宣德青花上星星点点的铁褐斑。清代仿品就采用手工点染的方法,但手工点染的较为规则整齐,很容易区分。这种为了模仿而出现的“勾勒填色点染,,技法,以后就一直沿用下去,成为常规的绘画手法。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捉鬼图瓶
青花瓷和其他装饰方法相结合的复合彩在清代得到充分的发展。明代时青花加彩的装饰手段较为单一。清代粉彩的广泛使用,使青花加彩的釉上彩部分采用粉彩方法,使画面绰约生动,提高了装饰效果。
除白地青花外,清代还出现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青花等,其中青釉青花在官窑和民窑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生产,成为青花家族中很有影响的品种。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山水纹笔筒
从嘉庆开始,青花瓷基本上沿袭清三代风格,虽然不乏精品,但从工艺来看,已无自身特征,中国古代官窑青花瓷600年发展的历史便告一段落。
本文转载自古玩元素网公众号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