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笔筒
雍正五彩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在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这种变化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它的制作方法、审美取向势必影响五彩,雍正五彩在绘制工艺上就结合了粉彩中多层次的技法,从而取得清新静谧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绘颜料方面仍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色为主,但彩绘效果已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后,五彩瓷逐渐被新的彩瓷品种所替代。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代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下坡路。这正如《陶雅》所载:“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风骚独领。
明嘉靖 五彩“荷塘鱼藻”纹罐
五彩瓷在明代出现并兴盛绝非偶然,这完全是陶瓷文化经发展积累到其时被催生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
透析自宋代以来中国陶瓷的发展,可见其端倪。宋代陶瓷多冷艳绝尘,典雅孤傲;元代的瓷器多过于粗放狂野;而恢复了汉民族统治的明朝,在度过了一段恢复汉文化精粹、追求严谨的时期后,明中期开始出现追求自由清新的趋向。明代陶瓷显示了一切制作趋向日常实用,具有平民化以及追求现实生活的意味。明代瓷器不同于宋,也不同于清。一般说来,清代陶瓷是人工的、几何形式的、技术至上的、严谨而规范的。而明代瓷器却是自然的、流畅的、富有更加浓烈的艺术意味。明代陶瓷在造型方面追求一种人工的自然,不雕琢、不强制,如瓶、罐一类造型,拉坯成型时分段进行,明代瓷器大多可看到两部分相合的痕迹,保留了一些当时的工艺特性。明瓷不如清瓷精细,却更多一些表露出自然精神,耐人寻味。
明代五彩瓷器装饰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为主,显得热烈而鲜明。明代各朝都很爱用红彩器,这就给红彩器的出现和釉上五彩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明代出现以红色为主的彩瓷,可能与洪武皇帝以红色为贵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五彩是以红、绿、黄、蓝、紫为主色,这恰恰符合了东方色彩的美学观。
构成五彩瓷器艺术特征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的装饰性。五彩瓷备受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浓艳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纹样。五彩瓷的装饰题材广泛而丰富,画面内容无论是一种或数种植物,还是具有传统宗教以及神话色彩的图案,纹样造型都采取“观物取象”的方式,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形式化、规律化、秩序化,强调其象征意义。在构图和纹样的组织中呈现出一种秩序形式,这种形式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都给人以秩序和美感。
清雍正 珊瑚红地五彩“九秋同庆”图碗
五彩瓷的图案是以装饰性语言展现出来的,它的构图、画法以及所使用的线条,均追求一种形式美规律。正是这种装饰性的彩绘语言,形成了五彩独特的艺术风格。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