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1945年作 风光好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诗入画中味无尽
无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是“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代名诗佳句总是会让人生 出要将这般美景移至画中的欲念,可惜的是,用画笔再现诗作中的情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如果只是按照 诗文中的描绘堆砌物象,结果只能是有名无实,意境全无。所以,尽管历代画家前赴后继致力于此,能够取得成缋 的却寥若晨星,傅抱石就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欣赏他的诗意画创作,每每令人感叹“就是这个味儿。”
傅抱石 1947年作 赤壁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高妙构图生意境
诗文不同,情感也不同,或欢快,或悲伤,或古意盎然,或清新俊逸,对读者而言,每一首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味道。作为诗意画高手,傅抱石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通过构图、设色、笔法等多种艺术手段,让这样的味道跃然纸上,萦绕不尽。
傅抱石 1960年作 湘夫人 立轴 设色纸本
阅读古代诗歌,一定会因为其中风物人情的历史感 和格律韵脚的存在,体悟到一份厚重的古意。傅抱石在 诗意画创作中,对此格外注意。例如,他1944年依照杜甫诗文创作的重要作品《丽人行》(中国嘉德1996秋拍,1078万元成交),就通过构图与设色的巧妙,营造出了一幅充满历史感的画面。按照杜甫原诗中”三月三曰天 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描绘,丽人们出行的时间是 —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但傅抱石却只用刚刚抽芽泛绿的树林,表现这一特定时间,而没有刻意描绘出天高云淡下灿烂春光的存在。更为巧妙的是,画面中水气淋漓的
傅抱石 1963年作 苍茫新姿 镜心 设色纸本
色调,在表现和煦春风的同时,还营造了一种朦胧美,配合不见首尾的丽人队列,仿佛这样一群容貌娇美、衣着华丽的女子正从遥远的历史深处飘忽而来,潇洒而去。
傅抱石 琵琶行诗意
古意的存在拉开了画作与现实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傅抱石还非常注意对气氛的营造,而这在《琵琶行诗意》(中国嘉德2011秋拍,8280万元成交) 这幅画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诗人被贬江州时,夜送客于江上,忽听到琵琶曲声,移船靠近,得见“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原长安名歌妓。歌妓的不幸身世,让白居易非常同情,想到自己的官场浮沉和坎坷遭遇,愤懑郁闷的愁绪黯然生发,进而吟诵出这一千古名篇。
傅抱石 1945年作 兰亭雅集 镜心 设色纸本
毫无疑问,这首诗交织了诗人难以名状的凄切情感,总体基调是悲凉的。为了准确再现诗中意境,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情绪直指人心, 傅抱石在整个画面的上半部分以浓墨绘就了大片的枫树,既点名了“秋瑟瑟”的季节,又压低了画面的空间,让 观画者顿生悲凉之感。同时,委身坐于枫树下的歌妓虽 然风韵犹存,指弹曼妙之音,但面目悲苦。身在一旁的江东司马与客,更是无心佳曲,不约而同地陷入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傅抱石 巴山夜雨
与《琵琶行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取自李商隐诗意创作的《巴山夜雨》(中国嘉德2011秋拍,3220万元成交)也经由极富创意的构图,让诗文中孤寂的情绪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契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 涨秋池“这两句,占画面四分之三面积的整面山峦,表 达天地苍茫雄浑的同时,也释放出一股压迫人心的张力,让“归期”的遥远愈发飘渺。然而与“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情趣一致,这山峦虽然因为夜雨 的到来,山石、树木、溪流都杂揉在了一起,但却有脉络,有层次,更有下方小屋中隐隐透出的亮光,让这个世界变得无比地丰富与和谐。正所谓,混沌中蕴含光明,绝望中孕育希望。
傅抱石 1962年作 疑是银河落九天 镜心 水墨纸本
气韵淋漓多浪漫
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充满深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诗篇, 将这样的诗文移入画中,难度不言而喻,但凭借自己深 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底,傅抱石举重若轻,每每让诗 情与画意碰撞出最灿烂的火花。在1962年创作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国嘉德2014春拍,1495万元成交)中,傅抱石向浪漫主义的顶峰李白发起了挑战。此作借镜泊 湖飞泉实景反映太白名句。图中悬崖高耸,飞流直下,气势逼人。崖上两人,临泉指点,神采飞扬,其中一人当是李太白。此作笔力苍劲,墨色鲜活,烘染得当,气 脉贯畅。面崖而立,仿佛可以听到飞瀑的震天之声,感 到水汽扑面的淋漓畅快。
傅抱石 东坡诗意图
“扫地焚香闭阁瞑,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睡起浑 无事,卷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南堂》 一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也描绘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进而表现出自身旷达洒脱的情怀,而傅抱 石1943年依此诗意所作的《东坡诗意图》(中国嘉德 2008秋拍,358.4万元成交)中,以开合自如的构图将诗中的宏大景观予以全景展现。画中背倚山坡上的“南堂”位于一角,面临大江。剩余的三分之二 画面中,傅抱石以独到的皴擦之法描绘了大面积的水面,是为“卷起西窗浪接天”的壮丽景色,配合画中临江而 坐神情疏散的东坡居士,一种清幽绝俗之感油然而生。
傅抱石 1963年作 东欧写生 镜心 设色纸本
点睛之笔塑高士
举凡诗意画创作,大多离不开对诗人形象的塑造,傅抱石于此也着力良多,出现在他笔下的历代文人,如 屈原、苏轼、周敦颐都是别有怀抱,具有崇高人格的人物。 他们的悲愤苦绝、萧疏放逸,以及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 哀伤与沉重,在傅抱石笔下跃然画面,让诗文中的深刻内涵直指人心。
傅抱石 1944年作 爱莲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欣赏他1944年创作的《爱莲图》(中国 嘉德2011春拍,839.5万元成交)中,独立凉亭的周敦 颐形象可见,虽然其身形消瘦,貌似懈怠地趴在围栏之上,但却目光如炬,别有_股傲岸、超脱、恳挚的神韵,犹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 论者认为,傅抱石人物画最引人注目的是画中人物的眉眼,而这除了点睛之笔的高妙外,还在于他描绘人物体 态时能够运用破锋飞白的线条,化工整严饬为写意飞动, 看似潦草荒率,实际上是为了传达人物的动态与神韵,所必须的手段。而衣纹手足与衣饰只勾勒其动势,不做 确切的描绘,才能让欣赏者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头面,尤其是眉眼上。
傅抱石 1963年作 对饮图 镜心 纸本
情驻毛泽东诗词
作为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将诗意画创作的目光投向了毛泽东。1950年他根据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毛泽 东诗意画,其后便一直乐此不疲,直到生命的最后。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与关山月先 生合作绘制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此外还有《虎 踞龙盘今胜昔》、《蝶恋花》、《芙蓉国里尽朝晖》、《过 雪山》等。
傅抱石 1964年作 韶山 立轴 设色纸本
傅二石先生曾撰文介绍,傅抱石之所以热衷于将毛 泽东的诗词形诸笔墨丹青,在于毛泽东诗词中表现出了 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度和胸襟。诗词中一些气 势磅礴而又非常形象的语言,能够激发画家的灵感和想象力,如“江山如此多娇”“一山飞峙大江边”“泪飞顿作倾盆雨”等等。同时,这种浪漫主义的气质,又和傅抱石的性格以及他在绘画上的追求不谋而合。1965 年作《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国嘉德2009秋拍,319.2 万元成交)诗取《忆秦娥•娄山关》,在原诗中,毛泽东 以气势磅礴的语言描绘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激烈 场景,表现了他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坚持到底的 信念。而深悟诗中情怀的傅抱石,在创作灵活地运用各 种中国画的元素,画中山峦苍翠而富有质感,只是在山峰之巅隐现出红军的旗帜,与远处天际的朝霞交相辉,尽情地赞美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破强敌无畏气概。
傅抱石 1964年作 遵义颂 镜心 设色纸本
从傅抱石留给后人的诗意画中可见,无论是描绘自 然美景,还是抒发高蹈情怀,举凡名诗妙句皆可在他的 笔下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这里面既有傅抱石本人对诗文内涵的深入感知,亦有他自身对人生、对世界的体悟。徜徉在傅抱石通过诗意画重新塑造的自由天地,世俗的 烦恼或将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抚慰心灵的默默温情。
傅抱石 1965年作 江山多娇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56年作 丹台晓望 镜心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46年作 山鬼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46年作 泰山巍巍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春风杨柳万千条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60年作 江干清话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44年作 云山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44年作 早随烟月上瞿塘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62年作 初春 镜心 设色纸本
傅抱石 山居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傅抱石 1960年 西陵峡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