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金耳坠
金耳坠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而在中国古代佩戴金耳坠却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下面介绍的是一对战国时期制作的金耳坠,它们做工考究装饰华丽十分罕见。在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对金耳坠,它们形制大小以及制作工艺完全相同。金耳坠长7.3厘米,由金丝、金叶、金珠、绿松石坠和骨串饰等饰物组成。其顶端是由八条金丝编制而成的网状锥形体,锥形体上端有扁圆形孔便于佩戴,锥形体的四周嵌满四枚圆形绿松石片,下端悬挂一金环。金环下端悬挂三瓣金叶,金叶与金叶之间以金线相连,金叶中间包裹一枚绿松石坠,每瓣金叶上又嵌满一绿松石片现已遗失。在锥体周围和金环两侧都有金线和骨环组成的串饰,串饰下端也有三瓣金叶,金叶之中又各包一枚绿松石坠。在锥体、金叶和金环上都装饰有许多精巧的金珠,这对金耳坠整体结构看似复杂,但由于点、线、面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结构安排合理疏密得当给人美的享受。
专家说,这对金耳坠是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商王村出土的。1992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中国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墓葬100多座,其中有两座战国晚期的墓葬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两座墓大小相近形制相同方向一致,墓葬的主人一男一女,专家推测他们应该是夫妻。考古墓将女性墓定为一号墓,男性墓为二号墓。这对精美的金耳坠就是从一号墓中出土的,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座不大的墓葬中先后出土了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近500件,尤其以青铜鸟柄灯、青铜及酒器、鹰首青铜匜等青铜器最为精美。
专家说,出土的器物无论从数量还是精美程度来看只有王侯将相的墓中才会出现。而从出土的金耳坠的墓葬来看,当时属于齐国古都的领地,因此专家推测墓主人应该是战国晚期齐国的一位女性贵族。金耳坠出土时,放置在精美的漆盒之中。在那个以金银为贵的年代,这对金耳坠无疑是女主人的心爱之物。让专家好奇的是从墓葬的规模大小等方面来看,似乎并不符合墓主人高贵的身份。这又是为什么呢?专家根据器物上的铭文分析,墓主人应该是战国晚期时下葬的。当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金耳坠的主人去世后人们来不及为她修建奢华的坟墓而是充满将其埋葬。
专家说,这对金耳坠极有可能是由齐国的工匠制作的。齐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商业繁荣手工业高度发达。史书中记载齐国聚天下之精财治百工之锐器,这对金耳坠就充分显示出齐国当时高超的金银制作技术。专家发现这对金耳坠的装饰手法很有特点,耳坠的上部网状锥形体,其创作构思源于捕鱼的渔网。网状锥形体上端是网,绳结处以堆叠小金珠代替,网孔内还配以名贵的绿松石,是网状锥形体似璀璨的宝塔,再往下是用金丝悬挂着的金叶并包裹着绿松石坠。专家说这一造型模仿了枸杞类的果实,但并不是完全照搬,工匠在局部进行了艺术加工,金耳坠上所悬挂的三层九组金叶包镶着绿松石坠更像是累累果实让人目不暇接。工匠从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并大胆发挥艺术想象力才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金耳坠。金耳坠上的金线细如发丝,如此精巧的金饰品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专家发现这对金耳坠上并没有刻意将其直接固定在耳垂上的构造,那么古人是如何佩戴它们呢?仔细观察这对金耳坠刻意看到其顶端分别有两个扁圆形的穿孔,据此专家认为这对耳坠应该是和圆形的耳环配套使用的。佩戴时将圆形的耳环穿过扁孔,将耳坠悬挂于下方于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耳坠相似。还有专家认为它们也可以悬挂耳珰下的饰物,耳珰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耳饰。多用透明而富有光泽的材质制成,有着明月般的光华因此被称作明月珰。中国汉代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耳著明月珰的诗句,耳珰略呈状两端较粗中间较细,佩戴时正好卡在耳垂孔中,这对金耳坠很有可能使用细线悬挂于耳珰下方。
中国古代女性首饰种类很多,耳坠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起到美化女性外表的作用,还被人们赋予特殊的含义。耳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人性陶塑和人形玉雕的耳垂处大都有穿孔,可见很早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佩戴耳饰了。
中国汉代以前的耳坠极少出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耳坠实物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一对铜耳坠。专家判断它们的制作年代应该在西周至春秋时期,除此之外内蒙古自治区西沟畔境内也出土了一对战国时期的金耳坠。这对耳坠长约5厘米,耳环部分用金丝制成下端有钮以挂坠饰,坠饰用金丝编成的锥状体连缀而成。其中的一件耳坠,在两个锥形体之间穿有一块绿松石。黄金鱼绿松石交相辉映显得十分精美。中国汉代以前耳坠仅是上层贵族女性才拥有的奢侈品,尤其是用黄金打造的金耳坠,其主人的身份更是非同一般。据史书记载,中国周朝时周宣王昏庸无能听信奸臣谗言,致使民间怨声载道。他的王后姜氏为了规劝周宣王,有一天她走上街头摘下头上戴的发簪和耳坠等饰品,长跪不起意在劝解周宣王不要听信奸臣的哄骗能够了解百姓疾苦勤勉于朝政。周宣王看到后改过自新成为一代明君,姜后用脱掉耳坠的方式来劝解周宣王这背后与其独特的内涵有关。首先,耳坠有警示的作用。在史书中关于耳坠的作用有这样的描写:悬当耳旁不欲使人妄听,自镇重也!大意是说,悬挂在耳际的耳坠,时刻提醒自己勿听信谗言。可见在周朝时,耳坠有已经有了,非礼勿听和不纳谗言的象征意味
。专家说姜氏脱掉耳坠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去掉自己作为王后的象征以此让周宣王关注老百姓的疾苦。
在中国古代,耳坠是头饰的一部分,也是区分尊卑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用黄金打造的金耳坠,历来只有统治阶层的女性才能拥有。专家说,贵族女性当初佩戴耳坠还与女性的仪态规范有关,它能规范女性的头部动作。在《女论语》中就有行莫回头的记载,如果耳坠的佩戴者头部动作过大那么耳坠就会大幅度摇晃影响美观。中国古人认为,女性走路时必须正视前方才能时刻保持端庄。因此,耳坠具有警示女性举止的作用。随着耳坠的不断发展其规范女性仪态举止和提示勿听信谗言的作用逐渐淡化,而装饰作用则不断加强。这对商王村战国墓出土的金耳坠做工考究,镶嵌名贵的绿松石这证明中国战国时期贵族女性的耳坠已经相当精美奢华。
中国古人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认为耳垂小没有福气。佩戴耳坠不仅可以拉长耳垂还能起到平衡视觉的作用。专家说,商王村战国墓出土的金耳坠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珍爱之物。它制作之精美、造型之精美、创意之妙。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耳坠中非常罕见,这对金耳坠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女性饰品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的这对金耳环,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礼仪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齐国工匠高超的金器制作水平。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