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特指书斋文案清雅的陈设器具,即与笔墨纸砚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根据不同用途,有笔架(笔床、笔船)、笔筒、笔洗、笔舔、水丞、砚滴(水注)、砚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印规、仿圈、纸刀等书写用具。这些辅助用具的出现要晚于笔墨纸砚,伴随着它的发展而繁衍兴盛,并形成了各自发展体系。
清康熙 白釉暗团龙纹太白罇式水丞
文房清供自汉代开始兴起,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出现多种不同用途形式的文房器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点缀书案、赏玩自怡的书斋实用陈设品。这些器具制作小巧精致,常陈设于书斋文案。
明代出现了记述文房清供的专著,如屠隆《考盘余事》、《文房器具笺》、文震亨《长物志》,详尽记述了书斋陈设器具及其发展演变,所列品名多达四十几种。文房器具更是精巧而自然,成为极具个性,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体现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
清代特别是清前期,各种手工艺制作兴盛发展。康熙时,招募各地贤才艺能者供奉内廷,并建立内务府造办处,其作坊林立,专门制作内廷御用和室内陈设器具,其中包括文房清供,数量可观。皇帝所居之处,斋堂轩室都需要大量清供陈设,无论行宫内廷,书写用具不可一日或缺。据档案记载,清代皇帝根据个人的喜好,都要增设和更换各处陈设。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制作了大量文房陈设器具并传于后世。乾隆皇帝喜好古籍、文玩、字画,在位六十年间,内廷收藏丰富,《西清古鉴》、《西清砚谱》、《四库全书》等都是在此间完成的,乾隆御笔诗文画作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都需要大量笔墨应用,作为书写必备的笔墨纸砚及文房器具的制作,也达到了极盛。嘉庆、道光以后,开始禁止扬州贡玉,或酌减贡物,文房器具的制作规模逐渐缩小,各地进贡物品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其质地、种类日渐式微,制作工艺也不及前朝。
清代内廷文房清供的制作
清代内廷文房清供的制作均为造办处各作坊承办,特别是乾隆时,其制作规模庞大,管理极其严格,所有器具的制作过程均有档案记载。如乾隆三十五年“匣作”记载:所列配座文具有“白玉佛手笔掭一件,(配木座)腰元洗、青花白地小水盛一件,青绿哈蜊笔掭,青玉瓜式水盛,白玉双鱼洗,掐丝珐琅水注,霁红笔洗一件,青绿马纸镇,青花白墨罐一件,哥窑小笔洗一件,白玉合卺觚,配得合牌座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交淳化轩续入多宝格内摆”,还有“定窑有盖墨罐一件,定窑水注,青绿龟式水注,汉玉鸳鸯水注,哥窑葵花笔洗”。其中所列清供器具有水盛、墨罐、笔掭、笔洗、水注、纸镇等,不仅质地种类多样,造型也出奇精巧。另外还有以多种功用或多种器具组合的形式,如“文竹盘二件,内盛文竹笔筒、墨床、镇纸、水盛、砚盒随绿石砚……交江宁织造寅着照样成作,文竹笔山二件,又笔山发往杭州,交寅保照样配做笔山二件,其盘内糊雪花锦垫”,所说的文竹多盛盘,是一种成套组合式的书写用具,颇具宫廷特色。
清乾隆 东青釉暗云龙纹文具盒
清乾隆 青玉卧鹿式砚滴
文房清供除内廷制作外,也有一些是由地方督抚年例进贡,其形制、种类也多种多样。如乾隆四年活计档案记载,发往江西按内廷样式制作的各式文房器具一次多达上百余件。如“遵旨:酌量釉水烧造水盛、笔架、笔洗、盖罐等件,今烧造得鱼子纹汝窑釉双耳太平水盛四件,鱼子纹汝窑釉吉利水盛十件,均釉半壁水盛四件,白泥汝窑釉莲花水盂二件……栢唐阿六十三送赴圆明园讫。”由此可知,乾隆时期发往江西烧造的文房清供器具的数量之多。
又如宫中进单(0095单)记载,“乾隆六年四月,造办处员外郎奴才王慎德,跪进巧色彩云笔洗成件,巧色蟠桃花插,宋制脂玉笔洗,宋制银晶砚山,绿晶英雄书镇,汉制玉马镇纸,巧色玉马镇纸,宋制玉蟹镇纸,巧色玛瑙水盛,宣窑宝莲水盛等”。其中笔洗、镇纸、水盛等,均以玉石质地制成,还有少量的官窑瓷制品。从以上档案可知,内廷文房清供质地种类形式多样,材质以玉石、翡翠、瓷制品为主,也有少量竹木牙雕制品。由于内廷的大量需求和制作,文房清供器具的种类也向多样化发展。
清代内廷文房清供的种类特点
清代御用文房清供种类丰富多彩,在品类、材质和制作上都远胜前代。笔筒、镇尺、印盒、臂搁、砚屏等相继问世(某些品类在前代文献中有记载,但不见实物),极大地丰富了文房用具的品类,也使各项辅助用具的功能更为完备。陶瓷、竹木、翡翠、象牙、玛瑙、水晶、金银、珐琅、石、铜、铁、玉、漆等各种材质都被用来制作文房清供,成为书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御用文房器具形成内廷样式,一部分出于内廷造办处制作,一部分交由地方按内廷式样制作,也有地方巡抚官员按年例进贡的方物。现故宫藏品中仅文房用具数量多达7万余件,从中可以窥见清代各种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概况。
清乾隆 紫漆描金云蝠纹管鬃毫抓笔
清中期 青玉梅兰花卉图笔筒
(一) 康熙、雍正时期的文房清供
康熙时期,文房清供器具种类丰富,主要表现在各种瓷质文房器具呈现繁荣景象,笔架、臂搁、笔筒、水丞形制、釉色多样,如墨彩、粉彩、青花、单色釉、豇豆红釉、冬青釉、粉白釉、粉青釉、珊瑚釉等。墨彩,为釉上彩,烧成于康熙时期,其墨彩竹枝臂搁、墨彩笔筒等制作典雅,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制品。还有最为名贵的白釉暗团龙纹太白尊式水丞,造型为直径小口,圆腹,平足,底部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极为少见。粉白釉水盛制品也较为流行。冬青釉龙纹文具盒造型独特,以调色为主要用途,也是康熙时期特有的精品。
画珐琅制品也颇具宫廷特点。康熙御制画珐琅莲瓣式水盛,造型新颖,巧作盛开的莲花,粉色花瓣朵朵鲜艳,铜镀金口沿,并附铜镀金水勺,底部有青花楷体“康熙御制”方印款,铜胎厚重,制作精美,具有康熙时期典型特点。另外还有康熙处理朝政专门制作的铜珐琅暖砚。
这一时期民间流行的紫砂器具也进入宫廷。清初,紫砂制品提炼精纯,砂泥细腻,烧制技术更为成熟,在康熙、雍正时期极为流行,始有贡品。紫砂砚品较少,但也颇具古雅,并有多种色泥,如白、黄、秘色、褐色等砂泥。内廷所制紫砂笔筒,造型出新,不拘一式,有圆形、方形、树桩形、竹节形等多种形制,并堆塑、施彩描绘,或水墨写意或山水人物。还有刻花水丞、笔洗、臂搁、秋叶笔添、白果砚滴、题诗水盂等,均为出奇制胜之品,很受雍正皇帝的喜爱。紫砂笔筒采用堆塑、描金、彩绘等艺术手法,将山水人物风景再现于笔筒之上。如一件雍正时期的色泥堆绘黄砂大笔筒,高17.6厘米,口径16.7厘米,白砂胎泥精细,通体设色重彩,绘通景山水风景人物;再如紫砂笔筒,利用紫砂特有的砂质,在彩绘金黄色底子上设色山水人物,描绘水乡摇橹渡船的热闹场面,小船载满客人,河面波涛汹涌,人物簇拥喧闹,热闹场景尽收眼帘,圆形笔筒中间留白,表现宽阔的河面,盈水之间,颇有千里江河之势。利用通景构图,层层渲染,远山飘渺,山水之间,自然美景展现于笔筒之上,意境深远,应是出自造办处画师手笔。
雍正皇帝喜用玛瑙制品,其文房清供的制作,也多利用玛瑙的自然纹理巧做成各种水盛、笔洗等,颇显文雅。据雍正十三年活计档记载,正月玉作传作“端阳节玛瑙松寿同庚花插一件,玛瑙福寿水盛一件,玛瑙福寿笔洗一件,玛瑙福如东海笔洗一件”,可知种类丰富。
雍正时期瓷质文房清供也丰富多彩。现藏品中最具特点的有墨彩、木纹釉、青花等。墨彩,为釉上彩,是在素白胎器上描绘纹饰,经炉火烧后,白地上呈现浅淡墨色花纹,犹如水墨画效果,以笔筒、臂搁尤佳。木纹釉也是雍正时期的创新品种,其木纹釉色黄褐相间,纹理刷丝,俨然如木,极可乱真,以景德镇烧制的木纹笔筒最为成功。雍正青花瓜棱形挂壁水注,为挂瓶式,可悬挂在墙壁上,多为内廷书斋墙壁装饰,其上描绘西洋花卉和莲瓣纹,并有人头形流注,颇具新意。
雍正时期玻璃制作工艺水平高超,可惜传世品很少,只见有笔架、笔筒、水盛等。如雍正九年玻璃作记载,“做玻璃笔架二十件,不要单做葛出哈夫金式样,或双桃,或如意,或挑选好样的做,记此”,但因其质地易损,存世品甚少。
(二) 乾隆时期的文房清供
乾隆时期,文房清供的制作规模更盛于前朝,不仅材质多样,种类也很丰富。如笔屏、砚屏、墨罐、笔船,铜墨斗、笔捵等多种形制出现,而且还出现以多宝格形式制作的成套文房清供珍玩,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装潢精美,可谓极尽奢靡。如乾隆元年“匣作”记载,有“松花石盒一件,珐琅水盛一件,汉玉双喜笔屏一件,宣窑青花白地墨罐一件,碧玉天鹿压纸一件,玛瑙水注一件等二十八件”,其中笔屏、墨罐都是新出现的种类形制。
内廷还制作多种百什件珍玩,用多宝匣盛装,数量可观。如乾隆三十五年开始修建宁寿宫,宁寿宫花园、养心殿、淳化轩、墨云室、卷勤斋等处均制作大量文房清供陈设。据造办处记载,当年制作或重装的多宝文具箱,最多数量高达百种,有瓷器陈设、玉文玩、扇子、如意、三式炉瓶盒等,多陈设在各殿宇多宝格或宝物箱内。另外还有多种成套或成箱组合的文房清供制品,如雕漆文具多盛盘、旅行文具箱等都具典型宫廷特点,其材质多样,制作精良。
乾隆时,内廷玉石材质丰富,文房清供的制作更以小巧精致取胜,笔筒、笔架、笔洗、笔山、砚屏、水盛、水注、砚滴、墨床、镇纸、花插、均成为书房典雅的陈设。玉质笔洗的制作最具创意,形制也不拘一式,并与装饰内容融为一体,多以花卉植物为形,如白玉海棠洗、汉玉秋叶洗、白玉鹤舞升平梅花洗、白玉事事笔洗、碧玉莲叶笔洗,玛瑙葵花笔洗等,形式各异,因材施艺,成为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瓷制品也受到内廷的喜爱,一般多是地方官要烧制进贡,成窑、宣窑、汝窑、官窑、钧窑等皆有,据记载有“汝窑墨斗,官窑塘罗笔洗”、“成窑印色盒各一件”、“宣窑宝莲水盛”等。现藏品中也以官窑制品为多,如仿宋官窑笔洗、笔架。木纹釉笔筒、臂搁也是这一时期的流行品种。
乾隆时期珐琅文房器具种类多样,最具宫廷特色,有暖砚、笔筒、笔洗、笔架、水丞、镇纸、墨床、仿圈等。并出现多件成套制品,为处理朝政御用器具。如画珐琅百花笔洗,造型简洁,装饰华丽,内壁装饰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外壁装饰白地蓝彩缠枝莲纹,底内珐琅彩绘飞蝠和连枝寿桃,楷书“乾隆年制”款,落款形式新颖,也是极为少见的精品。
由此可见,内廷各种文房器具的制作数量和规模庞大。其用途也很广泛,一方面作为宫廷殿宇书斋陈设,另一方面也成为极具实用与鉴藏为一体的赏玩品。
(三)嘉庆、道光时期的文房清供
清代中晚期,嘉庆、道光以后开始禁止扬州贡玉,其制作规模逐渐缩小,各地进贡的数量也减少。嘉庆皇帝喜用玉石砚,有玉石砚、松花江石砚等,砚上均题名“嘉庆御赏”四字篆书。这一时期,内廷作坊仍沿袭制作,毓庆宫曾是嘉庆皇帝的书房,其内有继德堂、味余书室,椐档案记载,其中先后成做百十件器具陈设。如(胶155)活计档记载,嘉庆元年,将百什件盛古玩配做雕龙博古花样的木箱,所列清供器具有130件之多。
嘉庆初期,还有相当数量的成组或成套百什件用具的制作,也颇具宫廷特色。故宫中有嘉庆年制雕漆文具诗册匣,长方形匣内嵌檀香木,其文具有端石小砚、青玉管斗提笔两枝、御制文房四咏诗册三函、“九贡”墨、绵纸等多件,诗册上有“嘉庆御览之宝”印记。
道光帝提倡勤俭,曾多次禁止例贡方物,内廷实用器物的制作也日渐式微,制作规模和数量逐渐减少,内廷流行的套装文具匣其数量也明显不及前朝。
(四)同治、光绪时期的文房清供
清代晚期,因材料缺乏,内廷各种器物的制作也日渐衰弱。制作工艺也失精致。致使有些传统工艺技法失传。同治、光绪时期,仍承袭旧式制作。并出现一种文人自制或定制的铜墨盒形式,将墨汁贮存在墨盒中,便于携带。此后,因有些技艺不传,其制作工艺简单,虽也有一些铜、铁、锡制品,但形制不见创新。这一时期,笔帽除竹质外,还流行一种铜质笔帽,一般形制较长,可套装湿笔毫,并有保护笔毫的作用。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制,其造型为倒置笔毫的形式,即笔插之上均制成固定的各式笔帽,可直接将笔毫插于笔帽,帽管数量不等,一般有二、三、五个帽管,可插毛笔多枝。这显然是由唐代流行的笔插形制演变而来。清代晚期,因材料缺乏,内廷各种器物的制作也日渐衰弱,制作工艺也失精致。
总之,文房清供的制作,历代沿袭创新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人品味,特别是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精湛,更凝聚了能工巧匠们的聪明与智慧,今能寓目,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