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品种繁黄巢冻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
从古至今不断有“千金买田黄”或是“万金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的欣赏。现代寿山石收藏家仍有许多热衷于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国—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便是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黄原石材。台湾有一个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一石头藏友手里头的有块腊肉是寿山石天然形成的腊肉,因其惟妙惟肖的形状让所有看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太TMD像了。
关于这块寿山石腊肉的来历,这一石头藏友讲一段和它的奇遇。
腊肉寿山石
一次,这一石头藏友和自己老友到另一个玩石头的藏友家玩,那位朋友所收藏的石头五花八门,看得他眼花缭乱。在柜子的一角,他看见一块腊肉盛在盘中,顿觉奇怪:这样的食品怎么不放在厨房或冰箱里呢?正在纳闷之际,那位藏友对他们说:这是一块寿山奇石,由于天然酷像一块腊肉,经名家雕琢,就成为了一块“腊肉”,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奇石捧在手心,细细揣摩。石头温润而细腻,看得他舍不得放下。
自从看了藏友的那块奇石后,他睡不安席,食不甘味,满脑子都是那块腊肉寿山石。同去的老友知道他如此痴迷于那块奇石,愿意当回说客。得知那位藏友喜欢喝茶,也喜欢收藏紫砂壶茶具,他就将一套心仪的紫砂壶做交换,换回了这块腊肉寿山石。换回家当晚,他就要试探这块奇石的逼真程度,决定拿他老婆做回实验,虽然极有可能免不了受跪搓衣板之罚。
他把这块“腊肉”用盘子盛着,放在厨房里。傍晚,老婆下班回家,进入厨房系上围裙,他自己却在老婆背后暗自盯着。只见他老婆洗了手,就去拿盘中的“腊肉”,刚拿在手里,估计感觉沉甸甸的,不对劲。见他老婆左看右看,满脸疑惑,这位藏友上前一把夺回他自己的心肝宝贝,生怕有所闪失,背后传来了老婆的责骂声。
再来看这块腊肉寿山石,确实太逼真、形象了。奇石下宽为15.6厘米,上宽为6.5厘米,厚为10.1厘米,高度为20.6厘米。奇石最下面是一层薄薄的肉皮,皮里的脂肪肥厚,上面就是厚厚的一层鲜亮的瘦肉,肉质的纹理历历可见,瘦肉中间还夹着一横条肥肉。整块奇石鲜亮光泽,温润圆滑,色泽莹润。
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寿山乡,以此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清代诗人朱彝尊写诗赞道“天遗瑰宝生闽中”。寿山石由于有“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
寿山石雕的最大特点是巧色的利用。寿山石有十多种颜色,色彩非常绮丽,艺人们雕刻之前要经过一番相石的过程,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讲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奥妙神工浑然一体。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嵋、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