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河清瓷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该馆重要的馆藏文物之一。它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瓷尊通体施霁蓝釉,口沿、颈、肩、腹部均以金彩描绘蕉叶与缠枝莲纹。近底部各装饰一道粉彩莲花瓣和联珠纹。足底的金彩线纹与口沿处相互呼应,瓷尊的左右两边装饰一对白色的海燕,造型栩栩欲生,尊的外底部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题款。海晏河清瓷尊是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皇家瓷器,为景德镇官窑特制,当时的瓷器制作工艺已十分精湛,在器形、用料、色彩以及装饰技法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海晏河清瓷尊器形端庄,圆口、卷唇、直颈、鼓腹、平底,整体比例适中,朴拙中隐含着俊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件瓷器上施稀有的霁蓝釉,同时集合了描金、粉彩、浮起雕等多种工艺于一身,体现了清代瓷器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
海晏河清瓷尊的外壁施漂亮的霁蓝釉,在中国瓷器上施蓝釉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到了元代,景德镇御窑厂把钴作为呈色剂,烧出了青花瓷。到了清乾隆时期,蓝色釉进一步发展,其中以霁蓝釉最为引人注目。它色泽深沉,浓淡均匀,极具观赏性。海晏河清瓷尊在霁蓝釉的外面,还运用了描金工艺。描金就是用纯金加工的金粉在瓷器上描绘图案。这件海晏河清瓷尊从上到下有多处描金,使其更具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海晏河清瓷尊接近底足的部分采用的是粉彩工艺,这种工艺比较复杂。首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上,用笔将颜色釉按深浅浓淡的不同洗开,由于砷的乳浊作用,它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扁产生粉化作用,出现浓淡明暗的变化,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故称粉彩。海晏河清瓷尊底部的粉彩装饰质感很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除了霁蓝釉,描金和粉彩之外,工匠在海晏河清瓷尊的器身两侧,采用浮雕工艺,雕刻出一对白色海燕。它们与蓝如深海的釉色,相得益彰,更显洁白灵动。
粉彩瓷器在烧的时候,它必须要经过一个高温过程,高温的时候是上了釉的,因为釉不经过高温是不可以的。烧完釉以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彩绘。彩绘不用高温,用低温烧。在成型上,这件海晏河清瓷尊上釉两个燕,这是要单纯的手工成型,然后尊体成型,再把燕跟尊体合到一起。所以从拉坯、雕塑、再搭上素烧、高温烧、低温烧,它的多次入窑(或叫两次入窑),每一次都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当高的工艺。
这件海晏河清瓷尊是一件陈设用瓷,它工艺复杂,用料考究,色彩丰富。相传,这件海晏河清瓷尊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把关为圆明园海晏堂量身定做的。当圆明园的海晏堂建好后,乾隆皇帝要求景德镇官窑特别烧制一对瓷尊,陈列在海晏堂内。乾隆皇帝规定了瓷尊的大致样式,要求施霁蓝釉,以白色海燕作耳。霁蓝象征河清,海燕与海晏谐音。河清海晏意为天下太平的意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海晏堂内摆放的这对海晏河清瓷尊,一个被侵略军带到了海外,另一个劫后余生留在了国内,也就是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
海晏河清瓷尊全名为清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深沉温润的霁蓝釉价施金彩,俏丽华贵。瓷尊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相辉映,充分展示了瑰丽灿烂的中国瓷器艺术。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