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祖国颂》的真迹非常有名。上世纪50年代有一部纪录片叫《画家齐白石》,该片里有一个镜头,就是挂的上边这幅真迹。下边这幅相似度很高,我们称它为“疑伪”作品。在这里,我们又得强调这一概念:很多作品是“伪而不劣”。我们常说“假冒伪劣”商品,但“伪而不劣”在书画中是存在的。这一幅疑伪作品,一点都不拙劣,并且画得很有功夫。
真迹
虽然画得很好,但它的“气息”不是白石的。这个“气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好像我们对自己熟悉的人,比如家里人,有时候人还没有进家门,听脚步声已经知道了。就是因为我们非常熟悉家人的气息,这两幅画题材一样,构图相似,但是气息迥然不同。上边这幅真迹,是白石先生的气息,有农民的气息,很狂放,很山野;下边这幅疑伪作品,有一种秀雅之气。
从年龄上判断,这两幅作品署的都是“白石九十四岁”。上边这幅真迹,看看松枝,画得全是像老年人一样,很沉郁,非常稳当而扎实;有一些枝叶伸展的姿态,生命力已经有些向“收着”的方向发展了。再看疑伪作品,所有的松枝全是灿烂地生长,非常有活力、非常茁壮,透出来的不是一个老年人的气息,而是一个“壮年气息”。一个画家的生命力,在作品上是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疑伪
再看仙鹤顶上的“鹤顶红”,就这一笔,细节上它的气息就不同。白石先生在处理一些细节的时候,不会拘泥小节,不会把这一笔“鹤顶红”还分五色,前浓后淡,色阶处理得很丰富。作为一个大师,白石先生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大师是不拘小节的,这样一笔无所谓。而疑伪作品,非常符合规程,做得尽善尽美。从行笔的姿态、习惯来讲,这不是齐白石,只不过很像齐白石。
至于说气息最不同的还是在落款的三个字“祖国颂”上。所有白石先生在94岁或者90岁以后作品里的篆字题款都有90多岁的特征。疑伪作品中“祖国颂”这三个篆字,写得规规整整,毫无白石晚年90多岁以后书法“人书俱老”的那种感觉。这是中年人亦步亦趋的一种典型反映。所以说,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作品,包括这种“伪而不劣”的作品也是存在的。这类作品,虽然不能当真迹对待,但是欣赏价值还是有的。
再说细节之处。鹤、鹅这些水禽,它们颈部的弧度、姿态是非常关键的,往往差一点儿就不对了。仔细看看这两只鹤,颈部的弯曲弧度,是能把画家的审美巧妙传达出来的。同样都是弯曲,但是有一种微妙的气息差距。
另外再看“地子”,就是地面上用侧锋平铺刷的这些赭石色。真迹上白石先生刷的赭石色非常沉稳,但是又显露出老态的人刷出来的颜色;而疑伪作品所有的落笔、行笔、收笔都非常沉稳,还是透露着一些壮年气象,这也是差别。这些细节足以说明:整体气息已经与白石气息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