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知识

铜鼓鉴赏知识

发布时间:2023-09-12 08:55:38  来源:收藏之家    采编:老藏  背景:

铜鼓鉴赏知识:铜鼓在古代的用途比较多,可以用来指挥军队前进与后退,也可以用来当成敲击体鸣乐器,在古代的瑶、毛南、壮、侗、布依族等少数名族常见,因此出土的铜鼓常见于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在广东也有出土。铜鼓从上到下整体都是由青铜铸造。

铜鼓鉴赏知识

  铜鼓鉴赏知识:追根溯源  

  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云:“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对铜鼓的最早记载。骆越系秦汉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个部族,即今之壮族等壮侗语族群。隋唐以来特别是两广、滇、黔、川和湘西等地的文献中常见有关铜鼓的记载。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描写铜鼓形象时写道:“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一头有面,鼓圆二尺,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下鸣鼍。”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个别的较大)。铜鼓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据有关专家研究,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可分为8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广西北流出土的一面铜鼓,高67.5厘米、面径166厘米,重300千克,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铜鼓,号称“铜鼓之王”。

  铜鼓鉴赏知识:铜鼓构造

  据专家考证,广西少数民族早在汉代就能铸造大铜鼓,北流县铜石岭被认为是汉代俚人(壮族先民)铸造铜鼓的遗址,这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铸造铜鼓遗址。1500多年前,生活在岭南的壮族先民,就以金属冶炼而著称于世。但对铸造方法,古籍中却未言及。故清人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说:“广州炼铜鼓师不过十余人,其法绝妙,传于子而不传于女云。”

铜鼓鉴赏知识

  汉魏以来铸造的大型铜鼓,在鼓身和鼓足内壁,常设有一或两对半环小耳,这是为悬挂助音器和制音器而用的。在云雷纹和线纹图饰的铜鼓中,鼓面内壁中心常有四个呈扇形的两相对称的锤压角,其夹角和锤压弧面的大小,与铜鼓发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研究者试验证明,在各个锤压角内一弧一个音,最低的音在鼓心脐部,越接近鼓边音越高,在一个锤压角内,可发出3~5个音,在相邻的两个锤压角内,因夹角与锤压弧不相同,可以发出6~10个音。可见,铜鼓具有优良的音乐性能。

  铜鼓通身皆有华丽而精美的纹饰,鼓面主体为太阳纹,即中心有呈放射状的光芒,一般以12芒最为普遍,8、10芒次之,亦有4、5、6、7、11、14、16、32芒。太阳纹周围,有许多层称“弦”的同心线条,弦数多少不等,弦与弦之间由宽窄不等的图案组成,称为晕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数平行的晕圈,晕圈中铸出的纹饰图案绚丽多彩,有虫鱼、鸟兽、花卉、舟船和人物等,精致纤巧,别具风采。

  铜鼓鉴赏知识:权力象征

  古代铜鼓多为歌舞伴奏,而舞乐又与祈年、赛神等宗教活动紧密相联。清代张澍《续黔书》的《黔中曲》有“迎神一曲鸣铜鼓”之句,生动地描写了古代江南楚地人民在江河上用铜鼓参加赛神的情景。在广西宁明县左江上游的花山,有一幅高50米、宽170米的沿江巨型崖画,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古代骆越人敲击铜鼓赛江神的活动。

铜鼓鉴赏知识

  然而,古代少数民族贵族首领,曾以占有铜鼓数量的多少作为权力大小的象征。部族头人或酋长们,把铜鼓用于祭祀、典礼、召集部众和指挥作战,以显示自己掌握和行使统治的权力。铜鼓还是地位和财富的标志。《隋书·地理志》:“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那时,居住在岭南和西南山区的各少数民族,既不分民族,又无统属,多以聚居的平坝或山蚴为单位,称为峒,一峒或多峒推一长者为首领,称都老或酋长,铜鼓即为他们所占有。如果失去铜鼓,就意味着统治地位的丧失,而缴获铜鼓则作为胜利的象征。后来,部落首领地位衰落,铜鼓又为豪富之家所有,用于宴饮伴奏,以显其耀。

铜鼓鉴赏知识:伴歌佐舞   

铜鼓的演奏,随着时代、地区和民族的不同,方法也有异。唐人著作中说铜鼓平置于地上,敲打鼓面。宋人说是两人抬鼓,边走边用双手拍打。时至今日,人们演奏铜鼓时,常将其悬于支架上,舞蹈时把铜鼓悬挂起来,一人用鼓槌敲击鼓面,一人手执木桶对准鼓底,以增加共鸣,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至远处。舞者围着铜鼓,随着鼓点节奏起舞。广西南丹白裤瑶敲击铜鼓,就是这种方式。

铜鼓鉴赏知识

  在少数民族的民间生活领域,铜鼓是被当作乐器使用的。至今广西的壮族,贵州的苗族、瑶族等,都流传铜鼓舞。关于铜鼓舞,壮族还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壮家青年到龙潭去放鸭,突然不见人和鸭子的身影。其父提刀出寻,却见儿和鸭已被妖怪弄死,情急之下一怒杀死小妖并放火烧了妖怪的老巢。老妖见小妖斗不过老人,便在龙潭挖个深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当水流到床下洞口时,却被一口铜锅堵住。老妖无计可施,只得败走,从此不再兴风作浪。老人见铜锅可降妖,便铸造数口,并安上翅膀,四处去平息邪恶和灾祸,最后连一口锅也不剩。壮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小丘田里找到一口口铜锅。人们高兴得敲响铜锅,踏着咚咚的乐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后来,人们改铜锅为铜鼓,将铜鼓伴奏的舞蹈称为铜鼓舞。   

铜鼓成为我国岭南和西南许多民族十分珍爱的传统乐器,不仅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庆祝集会和婚嫁喜庆等场合,并且在民间音乐(如鼓吹乐、说唱音乐、戏剧音乐)和歌舞中也作为节奏乐器使用。在壮族广大地区,至今民间还流行铜鼓乐。每逢春节,壮族人民就在房梁上吊起或在平坝上支起四面或多面大小不同、音色各异的铜鼓进行演奏,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由于击法、节奏的有别,音响十分宏厚。这种娱乐活动有时通宵达旦、一连数日。农闲之时,相邻各村也常聚于村郊山头赛铜鼓。甚至在壮族的对歌和赛马等群众活动中,也要敲击铜鼓助兴。

铜鼓的专用曲牌有《祭鼓调》、《送鼓调》、《喜鹊调》、《散花调》等。配合铜鼓演奏的乐器很多,较常见者有皮面大鼓、扁鼓、象脚鼓、镲、海螺、牛角、长号、芦笙和葫芦笙等。“小伙们吹芦笙,姑娘们跳铜鼓,芦笙吹三天,铜鼓跳三夜。”这首苗族民歌真实地记录了苗家儿女在传统节日里吹芦笙和跳铜鼓舞的盛况。铜鼓发出铿锵深沉的音响,众人踏着鼓点,绕圈跳起徐缓而热情的鼓舞,欢庆丰收和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

铜鼓鉴赏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广西出土的铜鼓就有800多面,属南方拥有铜鼓分布最多之省,是名副其实的铜鼓之乡。全国各地收藏的铜鼓已达1400余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间还有200余面。

   铜鼓是中国少数名族文化、历史的见证,是少数名族智慧与勤劳的象征,是现在人们了解古代少数民族生活与文化的历史窗口。虽然铜鼓也在缅甸、老挝、越南等地也有发现,但从其他地方发现的铜鼓差异不大,再说这些很多地方在古代都属于中国管辖,变现出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深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标签 铜鼓   鉴赏   知识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来源:收藏之家

本文评论
1949年新疆省银行省票陆拾亿圆一枚
1949年新疆省银行省票陆拾亿圆一枚,估价:(人民币):10,000
日期:09-11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中央版新疆省流通券伍拾圆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中央版新疆省流通券伍拾圆一枚,存
日期:09-11
清代河南“王五朋”伍两腰锭一枚
清代河南“王五朋”伍两腰锭一枚,估价:(人民币):3,500-4,
日期:09-18
远超估价落槌的康熙、嘉庆、道光瓷器
今年香港秋拍的珍品不计其数,藏家眼光大多落在大行身上
日期:06-05
清雍正 翠青釉菊瓣碗
清雍正 翠青釉菊瓣碗,估价:(人民币):500,000-600,000元;没
日期:09-11
明清古红木家具鉴定详情
明清古红木家具介绍及鉴定要求:明清古红木家具 ,宽48厘
日期:09-11
指日高升背平安吉庆花钱
吉语图案类指日高升背平安吉庆 极美品 华夏古泉2017年
日期:09-18
刻花康熙通宝花钱鉴定详情
刻花康熙通宝花钱介绍及鉴定要求:刻花康熙通宝花钱,直
日期:09-19
令狐君嗣子铜壶
年代:战国 韩盛酒器传1927年河南省洛阳市金村古墓出土
日期:05-27
湖南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当十铜元
民国时期,共和已是大势所趋,但在1915年,袁世凯不顾众议,倒
日期:05-28
清早期 和田青白玉雕渔翁立像
清早期 青白玉雕渔翁立像,估价:(人民币):35,000-50,000元
日期:09-10
钱币收藏知识:龙凤壹圆图案
钱币收藏知识:龙凤壹圆图案钱币收藏圈资深学者泉友孙浩
日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