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知识

古玉鉴定看沁色

发布时间:2023-09-12 08:54:59  来源:收藏之家    采编:老藏  背景:

古玉鉴定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看古玉的颜色,主要就是看古玉的沁色。古玉因为埋在地下很长时间,表面肯定受到氧化,这种氧化物质由外往里沁入古玉深处,这就形成了古玉颜色和表面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需要若干年,人工要想模仿难度比较大,所以古玉鉴定看沁色是非常重要的。

    一、古玉沁色与人工作沁、留皮之别

玉器受沁的原因:玉器之所以受沁,实质上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浸蚀作用所致,通常需百年以上方能受沁(海边盐质土壤中例外):

 1、年糕或果冻现象:入过土的玉器经盘玩后呈现的温润质感;

    2、玉花(白玉中的豆花现象)与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熟透状):在清代以前的玉器中,较有可能形成;

    3、玉质通透的立体现象:目视可见,汉代以前较为常见;

古玉鉴定看沁色

    4、熔斑:汉代以前之高古玉入土后,因受地热、受力不均等因素长期作用,形状发生变形,器表或呈现熔蜡状。

古玉鉴定看沁色

    5、冰裂纹:入土年深日久产生的明显现象,通常是玉质内部有裂,而在器表一则抚之无痕,二则即便在放大镜下也无显而易见的缝隙);

    6、白沁现象(俗称钙化):玉器经长期风化作用,在器表或孔隙内附着一些白色粉末,或生成一层白色松软的包体(闪玉白化后,常常会比重变轻,硬度下降);视其程度,分为两种:

古玉鉴定看沁色

    (1)凡入土时间不太长、或者玉质上佳周围环境呈中性,白化稍弱,其表层水沁、白化呈薄如云烟的粉状;

古玉鉴定看沁色    

     (2)凡入土时间长的高古玉,或因水土环境、或因玉质较次,造成白化严重,而呈鸡骨白、象牙白,甚至有完全腐化变质者)

    (类似的还有黑沁现象——俗称黑漆古、水银沁;红沁现象,如“枣皮红”、“洒金沁”——俗称血沁;土沁现象,如“老甘黄”、“松香沁”;)

   7、次生结晶:古玉入土数以千年,其中一些成分在地下潮湿环境长期作用下,经毛细管作用,析出器表,形成少量斑晶(呈云母光泽,白色者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呈针状、冰花状,多见之于裂缝、刻痕、蚀斑、受沁处,与石英岩中云母片的随机分布大不相同,很容易区别);

     二、土古玉的自然沁象特征:

    玉器受沁虽说需经百年以上才能形成,但由于入土之后所处壤质有别,时间长短不同,玉质不同,受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南方地湿,玉器易受沁变质;北方较干燥,受沁较浅,或有历经数千年不受沁者。但无论如何,都是有证可验的:

    1、受沁时,玉器表面会遭破坏,浅者为蚀斑——起伏不平者为“桔皮纹”,深入玉中者为蚀孔——“土咬”,局部受侵蚀严重,朽烂如枯骨、膏泥者——“唐烂斑”(因唐代及以前土古玉上常见,故有此称);其不可人为作伪者有三:

    (1)蛀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孔内有如纤维网;

    (2)蛀孔周围有一白化过渡层;

    (3)蚀孔或裂绺内或有砂粒(质硬未风化者),或有均质胶固体;

    2、凡玉质较脆弱的纹路或裂绺处更易受沁,形成沁纹——颜色较深,且有向周围扩散之势,且沁纹多呈凹陷现象。古玩界,对不同沁纹现象分别有不同称谓:

    (1)牛毛纹:沁纹呈同向排列,状如牛毛般细密;

    (2)乱柴纹:沁纹如树枝状结构延伸;

    (3)蚂蚁脚:沁纹呈不规则网状,细如蚁迹;

    (以上沁处,抚之无痕,在20倍放大镜下,均可见凹陷现象;而人为火烧纹,纹路生硬,大多如放射状)

    (4)钉金沁:受沁处呈点状凹陷,铁锈般的黄褐沁色沉积,有如钉状,是高古玉的独有表征之一;

3、凡部分受沁者,其沁色自然由深及浅,很有层次感——扩散沁色现象,尤其是在受沁与不受沁处之间、表里之间、此一沁色与彼一沁色之间,更易分别(唯一例外的是,水银沁有呈块状,而与周围沁色截然分明者),至于比较好的玉质,从“开窗见地”处往里看,沁层更有立体感;

4、自然沁色在器表呈连续分布时,其中的刻痕或孔内也当呈同一沁色,或因沉积较深而色稍重;而不受沁处的刻痕或孔隙内,则多有粉状白化,或呈原玉色;

5、有沁色或质变处,透光性通常会比原玉质开窗处要差很多,甚至不透光;

    6、如果是“彩沁”,沁纹与蚀斑处通常更为明显,呈色深浅层次有很自然;两种以上沁色,常会发生颜色取代与覆盖现象,比如黑色覆盖红色、红色取代土沁色、水沁覆盖糖沁色等;

古玉鉴定看沁色

    7、自然沁色在器表呈连续分布时,不会因刻痕而中断,否则即有“老玉新工”之嫌;

古玉鉴定看沁色

    8、一般来说,刻工比较繁复的地方,比打磨光滑的平面更容易受沁、变质,沁色也会比较深,但与周围沁色之间还是会有所过渡与交待(如果全器所有刻痕之内俱呈深色,则为染色作旧);巧色与沁色之别:

    自宋代以来,仿古(作伪)风气日盛,再加之留皮、巧色工艺在玉作当中越来越多,近现代作伪者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给人们在古玉沁色认别上增加了许多难处。但若认真加以审视,除了综合加工工艺、刻痕特征、形制纹饰因素外,在巧色与沁色之间,也还是可以找到其中差别的:

    边料、原生色与土沁色:前者有单色与多色两种,是在玉石成矿时形成,性质非常 稳定,无沁门;而后者是入土后的次生变化,有沁门,且在沁色与原玉色间多有明显的过渡扩散晕现象;

留皮、带糖与沁色、糖沁:留皮多在器物雕刻表现的突出点上,原玉带糖部分也与雕刻所要表现的主题有关;而沁色、糖沁系入土后自然形成,分布不依刻工意志为转移。

古玩鉴定看沁色成为了古玉鉴定的主要依据,一些不法商人就模仿古玉沁色,把现代的玉器埋到土里,再加上一些化学药剂帮助氧化,这对新手来说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对于古玉收藏老手是很难蒙混过关的,因为古玉真实的沁色是很难模仿的。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标签 鉴定   古玉   看沁色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来源:收藏之家

本文评论
清早期 桥耳三足铜香炉
清早期 桥耳三足铜香炉,估价:(人民币):70,000-90,000元;没
日期:09-10
民国贵州省造竹子银币图片及价格
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清末、民国机制币铸造过程中,地方各省
日期:05-28
黑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表现特征
黄宾虹先生生前料知他的画身后一定会“火”,但不曾料到
日期:09-12
清雍正粉彩隋唐演义将军罐
器通高42厘米,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足胫外
日期:09-10
担当的《溪山古寺图》欣赏
担当的《溪山古寺图》欣赏释氏书画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
日期:09-12
清竹雕百宝嵌饮马图笔筒
清竹雕百宝嵌饮马图笔筒,估价:未提供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
日期:09-10
18世纪 吉仲娜母
18世纪 吉仲娜母,估价:未提供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八益;出
日期:09-10
民国十五年中央银行样票壹圆、伍圆、拾圆各一枚
民国十五年中央银行样票壹圆、伍圆、拾圆各一枚,估价:(
日期:09-11
清咸丰 霁红釉玉壶春瓶
清咸丰 霁红釉玉壶春瓶,估价:(人民币):100,000-120,000元
日期:09-11
银币价格趋势探讨
银币最近的市场价格究竟如何?这是我国目前古钱币收藏市
日期:09-10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保安版法币券伍佰圆样票正、反单面印刷各一枚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保安版法币券伍佰圆样票正、反单
日期:09-18
民国元年镇江通惠银号银元票伍圆一枚
民国元年镇江通惠银号银元票伍圆一枚,估价:(人民币):1,80
日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