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除此之外,三希堂名字的由来,还因为收藏有乾隆生前收集到的“三个稀世之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
《快雪时晴帖》,唐人摹,古人誉其为“天下法书第一”,是王羲之传世墨迹中的精品。原藏故宫博物院,1933年随同其他古物迁运上海,后又转移川西,抗战胜利后运回南京,后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为秀水冯梦祯所有,后归琢州冯铨收藏。在明清之际,冯铨之子冯源济为了邀宠,献于康熙御览,乾隆时集齐了其余两幅。
王献之行书中秋帖卷,传为晋王献之书,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
卷前引首乾隆行书题“至寶”两字。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家王珣珍贵的法书墨迹之一。
《伯远帖》北宋时曾入内府,后逸出流落民间,曾为董其昌、安岐所藏。乾隆时又入内府,并重新装池题字。清亡后流出宫外,辗转为郭葆昌收藏。建国后国家用重金从香港购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前隔水王肯堂题“晋王珣伯远帖”,引首乾隆题“江左风华”。帖后有董其昌、王肯堂、董邦达、沈德潜等跋语。
乾隆在居住的养心殿西里间,辟一小室,把这三个书卷储藏在那里,并题室名曰“三希堂”,《三希堂法帖》由此而得名。在这三帖中,《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是唐人钩填的,《伯远帖》是真迹。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