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国元宝”由于钱文“壮”字写法与“牡”字比较相像,过去泉界一直将其称为“牡国元宝”。一字之差,导致钱文无法解释。清末陈介祺《古泉汇》将其列入“无考品”,民国丁福葆《古钱大辞典》只收钱图未做解释。近年有人根据汉代碑刻写法,证明此字为“壮”。至此钱文为“壮国元宝”已基本形成共识。
目前钱币谱录仅收入“壮国元宝”小平钱。对其铸主一直以来多有争议。民国钱币收藏家王荫嘉曾专门撰文《助国牡国钱考》,认为两钱皆为五代石晋杨光远铸。而另一钱币收藏家戴葆庭则认为:“助国、牡国,《古泉汇》列无考品。或为安南铸,亦无从证明。但此钱多出辽地,近五六年间,前后得辽阳友人寄予四品,中三品为辽地新出土者。查萧辽钱之‘大安元宝’、‘乾统元宝’有薄肉小型者,与此钱制作绝相类似,‘元宝’二字如出一手,铜质色泽亦复相同。殆亦萧辽之物欤?苦无典籍资考。”实际上戴葆庭所提出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助国手”钱币问题。他就是在通过类比法研究“助国”、“壮国”小平钱的出处。
通过这种类比,将二钱的铸制时段缩小到了道宗朝以后,与《辽史》大安三年“五月庚申,海云寺进济民钱千万”的记载已相吻合。实际上此前道宗所铸“大康通宝”钱就已经采用了“助国手”版式。可以说,以前泉界研究“助国”、“壮国”钱仅仅局限于小平钱的范围,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实际上“壮国”钱和“助国”钱一样,也是小平、折三钱同铸。根据如今所见实物,如果我们从辽代铸钱规制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再从两等钱币与辽代相同规格钱币相类比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对这两种钱币的认识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可见和“助国”钱一样,“壮国”钱亦为辽钱无疑。“壮国”者,即为壮国威、增实力之意也。
下面先介绍一种最为易得的“壮国元宝”小平钱,笔者称其为“壮国元宝”基本版小平钱。是钱与前面介绍的“助国元宝”基本版小平钱除了“壮”与“助”一字之差外,无论形制、书法、还是大小、薄厚、轻重皆无明显差异。如果说“助国元宝”基本版小平钱是海云寺所铸赞助国家的钱币,也可以说这种“壮国元宝”小平钱也同为海云寺所铸赞助国家的钱币。否则的话也不会有这样的巧合,其他人铸币更不会去效法海云寺铸币。
从前面介绍的不同版式的“助国元宝”小平钱看,尽管国家对铸制这种钱币有统一要求,但不同铸主所铸钱币还是有差别的。铸主必然要铸出自家特色,不会去盲从他人。“壮国元宝”基本版小平钱的“壮”字左偏旁写如“牡”字,但上面一横与竖笔不交叉;右偏旁写作“土”字,但右侧两横之间又加了一点。其余特征皆与“助国元宝”基本版小平钱一样,也为减重轻薄钱币,笔者不细加描述了。这种“壮国元宝”基本版光背小平钱,笔者所集有铅质母钱和青铜、银、铜鎏金、银鎏金等多种材质的同版同模钱币。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