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傣族的《粘响》、纳西族的《董术战争》、彝族的《尼苏》等47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全国珍贵古籍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些珍贵古籍多为明清抄本、写本、刻本。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选工作,云南省共有47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其中:傣族的《粘响》《羯磨说》,纳西族的《董术战争》《白蝙蝠取经记》,彝族的《尼苏》《百乐书》《指路经》等8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彝族《劝善经》《六组祈福禄经》《阿诗玛》,纳西族的《祭拉姆道场》等17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彝族的《彝族六祖源流》、彝文版《董永与七仙女》,纳西族《延寿道场》等22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珍贵古籍多为明清抄本、写本、刻本,收藏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规划整理办公室、各州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相关民族文化研究院。
2010年,云南省财政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2011年,省财政又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目前,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工作不断加强,少数民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位居全国前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普学旺介绍说,现已初步查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蕴藏量达10余万册(卷),口传古籍4万余种,其中已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口传古籍1万余种。翻译、整理、出版了彝、纳西、傣、回、哈尼、白、苗、瑶、基诺、藏、普米、傈僳、景颇等民族古籍600多册(卷)2000余种。长达5000多万字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已出版,《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已翻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已编译完成。
2009年至2011年,省民委投入3350万元建设了包括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内的3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民俗、历史、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
责任编辑:XY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