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毛边书越来越受到藏书爱好者的重视,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收藏品。
1909年3月,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编译出版《域外小说集》时,专门将它印制成了毛边本,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毛边书。因此,鲁迅与周作人可谓中国毛边书的祖师爷。后来,作家们出书时也都有意识地做一些毛边本,赠与同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中国毛边书的鼎盛时期。郁达夫、胡也频、郭沫若、张资平、林语堂、叶灵凤、邵洵美、丰子恺、巴金、施蛰存、章衣萍、冰心等作家都加入了“毛边党”的行列。北新书局、光华书局、开明书店和创造社等书局、文学社团出版的书籍、创办的杂志,也都留有部分毛边本。一时间,中国文坛毛边书之花盛开,蔚然成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亦有部分毛边本问世,《诗刊》杂志创刊号就有毛边本(见附图)。后来,随着各种运动的开展,被视为小资玩物的毛边书销声匿迹了。直到1979年10月,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王世家、王观泉根据萧军自藏的1933年10月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印制的萧军、萧红合着的小说集《跋涉》毛边本,仿制了5000册毛边书。王世家后来说:“1979年,毛边书尚未如今日之盛行,此册发行后,(丁)景唐先生,(姜)德明、朱正、(朱)金顺等兄亦先后推出自着之毛边本,至今已蔚然成风。九泉之下的鲁迅先生恐亦深感欣慰矣。”从此,毛边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徐雁、董宁文策划的“六朝松随笔文库”、“开卷文丛”等全部留了毛边本;龚明德责编的《余时书话》、《董桥文录》、《凌叔华文存》、《文坛登龙术》等也都做了毛边本;自牧的“日记书坊”策划出版了数十种毛边书。唐弢、黄裳、姜德明、张中行、谷林、流沙河、陈子善、胡洪侠等作家的着作出版时也都制作了毛边本。
所谓毛边书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的那种,那才算正宗毛边本。现在有些毛边本,有的是上毛、下光、翻口毛,有些是上下毛、翻口光,还有上光、下毛、翻口毛。
毛边书是文人对书的一种偏爱,藏书大家唐弢说:“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所以所购取的书籍,也以毛边的居多。”在书房里,泡一杯清茶,拿一部毛边书,边读边裁,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裁毛边书不能用太锋利的刀具,那样会把书页裁偏,竹刀裁书比较适宜,竹刀裁出的毛茸茸的页口更显毛边之美。
毛边本一般只留50至100册,在同好之间交流,市面上极少见到,因而一些业内人士也感到陌生。毛边书收藏家和研究专家沈文冲编着的《毛边书情调》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前,作者专门前往出版社作了一个关于毛边本的报告,社领导当即决定加印200册毛边本,每位员工人手一册。在该书发行时,沈文冲还专门设计制作了与该毛边书配套的红木裁书刀。
责任编辑:小萌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