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邮品真伪,不仅是单纯的专业性知识涉及,更重要的是定论依据须符合科学性标准,因此在践行中认起真来却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执业邮品鉴定的ABC规则?
一、邮品鉴定工作原则(A)
邮品鉴定的工作原则,归纳起来要有“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社会性”:
1、科学性
鉴定邮品的真伪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高新设备在印刷行业的使用已越来越普遍,一些采用高新技术印制的假邮品,冲破了过去造假者难以作为的客观条件限制,无形之中从主观上增加了辨别邮品真伪的难度。因此,我们应保持严谨的态度,对这些采用高新技术印制的假邮品,不可惯用墨守成规之法作定论,必须采用更先进的设备或工具进行检测,用科学的标准给出结论。
2、严肃性
邮品鉴定后的最终结论与公民的声誉、经济等问题直接相连,因此,辨伪工作者必须遵守严谨的职业道德,必须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和认真的作风对待每一件鉴定品,不得单纯凭个人的眼力或经验对高仿的邮品过早下结论。
3、权威性
因邮品的真伪鉴定涉及诸多问题,它肩负的意义和责任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从事鉴定的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邮识,而且要有集邮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对某一件新型邮品做鉴定的时候,可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其认真研究,或到国家有关检测机构申请送检,直至对被鉴定的邮品出具科学、严谨的结论,使这个结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4、社会性
邮品鉴定不仅涉及到集邮收藏者的个人利益,同时对集邮收藏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对邮品的真伪定论是一项社会性工作,要求邮品鉴定工作者需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邮品鉴定工作意义(B)
通过对邮品进行真伪辨别,可了解到该件邮品的重要属性,对研究邮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事邮品鉴定的工作者,既肩负了保护公私财产的重担,又肩负着打击违法行为的责任,也为文物鉴定和司法验关等提供了有力根据。
三、伪邮品种类及鉴定方法(C)
新时期现代邮品鉴定工作,比上个世纪要复杂得多,原因是邮资票品种类繁杂,既有多样化邮资凭证,又有不同档次的非邮资凭证工艺(收藏)品,且工艺和质地也是异形异质,从鉴定角度去认定其真伪,对一位从事邮品鉴定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做足功课,并了解伪邮品的种类及其鉴定方法。
1、仿制的邮品
仿制邮品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邮政当局利用早期发行的邮票为原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制版印售的邮票,一般出售时予以盖销,它不具有邮资效力,只供集邮者收藏、鉴赏;另一种是某邮展、邮界大型活动的组织者或某邮协为了纪念此次活动的成功,将某种邮票进行复制赠售,原则上对仿印的“邮票”会在面值处印黑色的斜杠,也有不印黑色斜杠的但邮票规格都会大于或小于。以上两种因素形成的邮票仿制品不是为了欺诈消费者,更多的是以一种纪念和宣传的意义存在。仿制邮票与“再版票”“重印票”或“再发行票”不同,它既不具有邮资效力,也不是正式邮票。
特别是对当今同版别的仿制邮品鉴定,可根据版模特征、暗记、色调等与真邮品对照后加以区分。鉴定仿制邮品并不是很难,因为它与真邮品会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你想要将自己的邮品参展,切忌不要将仿制邮品当作素材使用,因为它是不能入邮集参加邮展的。
2、伪造的邮品
伪造邮品即是假冒品,也称赝品、伪造票,伪造的对象在早期一般都是珍贵的邮品或当时较紧俏的邮票。而当今随着印刷设备和制版技术更新换代,以及新兴的防伪油墨和纸张,喷码、齿孔、压凸、激光、喷绘等器具、材料都面向市场,可以说邮票印刷厂能印制的造假者也能做到,虽然造假同样要投入成本,他们为了让假邮品有市场,即改变以往造珍不造普的模式,便向最为普通的邮资票品转移,因为1枚邮票或1枚邮资封片的成本也就几分到2角钱左右,这些假邮品通过市场按成本上浮1至2倍倾销,伪造者从中谋取的暴利也相当高。虽然他们的行为严重触犯了法律,一经查处后,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们对目前邮品打假的力度和邮政营业员的辨别水平严重缺乏等因素了如指掌,这也是造成当前假冒邮品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我国解放区发行的邮票和部分老纪特、普、军及停售、取销等类型的邮票,像1、2、3套人民币一样停止了使用,因存世量少市场价高的因素有很多都被伪造,这些用老原材料新技术造出以假乱真的邮票,有时竟能骗过专家眼睛,可见伪造者也是对邮票印制有着深刻研究。
一般的伪造品,在用纸、刷色、字体、清晰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缺憾,尤其在印刷方面破绽更多,基本上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紫外灯等工具观察,很快便会知道所持的邮票是否为伪造品。当然,对与真邮票同一版别印制的高仿品,如果你不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区分是不是伪造品,就必须要用科学仪器进行鉴别。
随着集邮水平的提高,集邮者对各种实寄封片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从邮展上展出的邮集中就可知晓,几乎每部邮集均有若干实寄封片,致使实寄封片的价值飞速上升,特别是早期的实寄封片更是如此。还有一些特定时段的新、旧邮票,在其单独贴在封上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的珍贵,但在合贴之后,构成特殊历史时期的合贴实寄封片就是十分难得的珍罕品,如区票与新中国票合贴封片、新旧币面值邮票合贴封片等。伪造者也不会错过这一良机,他们利用移花接木和另行拼接的手法伪造实寄封片。当然还有在一般封片上加贴欠资票或盖欠资戳以冒充欠资封片等的手法不一。相较于假邮品鉴定,伪戳、伪封片要复杂得多,一般集邮者都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对邮戳戳式、字钉构成、油墨颜色、封片上字迹等有所了解或比较熟悉的话,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相对而言对从事邮品鉴定工作者来说,却是一门不可少的必修功课。
3、变造的邮品
变造的邮品又称改造品或人为变体票,变造的对象为普通邮票,将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其变成较为珍贵的邮票。如把“改1”12.5度齿的500元和800元票变造为14度齿;把“改4”点线齿800元票变造为圆孔齿等。
变造的邮品也包括伪加盖,即原票为真品,加盖上去的字是假的;伪变色,指用化学药水将原票的颜色改变;以及退或擦去邮票图案、文字等。
鉴定变造的邮品主要依据是邮票票幅的大小和刷色。虽然以往使用线式齿打孔制出的单枚邮票的票幅并不规范,有大小之分,但变造品与正常票相比,其平均票幅总要窄些。
此外,一些经验丰富的集邮者对无齿票和特殊齿度的邮票至少要收集双连票,这样可有效防止买进的邮票是变造品。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各边齿是否平短、缺少纤维来判断邮票是否是变造品。变造的方法有很多,如对邮票的刷色进行物化更改,或用仿造的木戳在新票上加盖邮戳和倒盖文字等。
4、臆造的邮品
伪造者通过虚构国名、图案等制造出的臆造票都是邮政部门没有发行过的。
我国曾出现过臆造票,造成巨大影响的是上海不法邮商钱万能臆造的解放区邮票,因其发行数量大,流通广泛,所以,潜伏了很长时间,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才被揭露出来。在1984年第4期的《集邮研究》上曾刊登过这种臆造票,假票上的邮戳是他用木戳逐枚手工盖成的,有的上面还有文字。
以上是由收藏之家网搜集整理的“什么是执业邮品鉴定的ABC规则?”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收藏之家网。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