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蟠螭纹立人拔剑形足提环盘(炉);成交价:RMB 3,723,018;尺寸:高11.6厘米;直径40厘米;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04-02。
盘圆唇外翻,直壁平底,外壁铸四环,环套铰链提梁,左右各一。盘底可见凸起的范痕,中心做同心圆,十字交叉而过,四端衔铸四个站立武士为足。武士铸造极精,五官立体,神色刚毅,四肢短壮,身着右衽铠甲,錾以阴线为饰,左手叉腰,右手按剑,作警戒之态,十分传神。盘口沿饰纽绳纹一周,纽绳细股丝丝可见。盘外壁满饰抽象蟠虺纹,为春秋以来南方流行纹饰。盘身两侧所套提链两端之提梁成玉璜状,提梁两端作龙首,身平略拱,其上饰珠贝纹样。
盘体内外满覆青绿锈,间杂紫锈,幽然古穆。 从盘底铸造痕迹来看,盘身铸模精准而复杂,使得巨大的盘身均匀而稳妥,分铸的武士与盘体合铸俨然一提,且四角稳当,可见当时的铸造技术已至纯青。
与此器相类的青铜器也被称为盘,如容庚先生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就将之称为盘。细较之,此类器与青铜盘最大、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器身之上连接提链。此类器功用如何,如何定名,直到相关考古资料的出土,才最终得以确定。1956年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青铜环链烘炉一件,出土时炉内还有可以燃烧的木炭;1979年江西靖安出土了三件徐国青铜器,其中一件与此器形制相类(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1卷),第一五九器,文物出版社1997年。),自名为「卢盘」。郭沫若先生曾考定,卢与炉、炉相通,乃古人燎炭之炉,故又称燎炉。至此,此类器物应该为炉才得以确定。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提链型青铜炉最早出现于春秋中晚期的楚、曾、徐等为代表的南方诸侯国,故可认为提炼铜炉就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南方地区,属南方系炉;南方系青铜炉装饰纹饰多样,以蟠螭纹、绹索纹等为代表;提链铜炉从春秋中晚期一直流行到了西汉中期(苏晓威:《论东周到西汉的铜炉》,《考古学报》2017年第3期)。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此炉的形制、纹饰特征,其时代应该在战国时期。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