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松亭款紫砂焐灰长圆盆,长17,宽10.5,高105px,全品。器型、泥色都很好的一只全品老紫砂盆,名家出品,器型小巧,文案必备。焐灰泥色恰到好处,深沉别致,配以古桩,必将极具品位。最后一图为类似器型的配桩效果图,古玩收藏美品.
黑色具有威严庄重之感,古人崇尚黑色,陶器焐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制作,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的出土曾震惊世界。北方的焐黑工艺与南方工艺稍有差别,原理却是同一,都是渗炭法,北方是在窑烧最后阶段自窑顶缓缓注水,使窑内燃烧的木炭明火熄灭,生起浓烟将陶器熏黑。江南一带的焐黑工艺则是在烧制陶器前先加入许多稻壳砻糠,窑烧过程中,稻壳砻糠里的碳素即附着于陶体。
焐黑紫砂在烧制时,也要在匣钵中填入稻壳。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洋工艺的流入,陶人们学会用金属氧化物对紫砂进行着色,如加入氧化钴得墨绿色,加氧化铁得到朱红色,加氧化锰得黑色等,由于当时化学原料价格昂贵,故只作少量创新,并未大行其道。而现代有些人则以这些原料加入普通陶土制作茶壶以充正宗紫砂渔利。
紫砂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乌泥的,是与紫砂伴生的矿料,以此泥制壶不用加砻糠,烧成后发色自然变黑。半年前,在宜兴陶艺家瞿华娣女士那里看见过一把壶,颜色很是特别,黑地中夹细小黄点,初时以为是焐黑工艺,瞿老师说不是,这种颜色是自然烧成,而且是烧到了1300摄氏度高温才成。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不料紫砂可以烧到如此高温而未瓷化,更令人惊异的,这壶取材竟然是本山绿泥,正常窑温下本该呈现米黄色,瞿老师大胆做了个实验,分别制作几把壶测试不同窑温的效果,发现温度越高颜色越深,最后烧至黑色,且壶身布满细密小孔,将茶汤淋于壶身,水汽缥缈茶香幽幽,发香比一般砂壶来得更快。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焐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 原理,在第一次烧成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在焐灰则是缺氧状态下(还原气氛)烧成,铁元素在缺氧 状态下,在木炭粉(元素C)发生反应碳元素(C)结合了氧化铁(Fe2O3)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铁(Fe2O3)也被还原成氧化亚铁 (FEO),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了解更多的历代陶器瓷器知识。
综上所述,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 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焐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