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罐,年代:清早期,艺术类别:五彩,表现形式:罐,品相:全品,内容:人物故事.描述: 口径15厘米,底径18厘米,高33.5厘米.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解更多的收藏资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四妃十六子图,又名庭院婴戏图,它是明清时期瓷器人物画常见的题材之一,也见于年画、瓷塑、竹木雕等艺术门类。
清朝初年,战争使国家人口锐减,到了顺治末年到康熙时期,尤其是康熙中期以来,境内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社会趋于稳定,百业待兴,人口增值的需求渐渐受到重视。
在农业时代,人口就是财富。明末清初,战乱频繁,人口急剧衰减,作为刚刚入主中原的清王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口问题。清代统治者处心积虑的是要增添人口,康熙皇帝出台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国策,取消了再生人口的“人头税”,到了雍正时,直接将“人头税”取消掉,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了田赋征收。
于是,在政府提倡的大背景下,百姓没有了税收的后顾之忧,就开始了长达几百年的人口增长高峰期。此时瓷器画面上象征着喜庆吉祥的寓意纹饰屡见不鲜,诸如仕女婴戏方面的题材也就成为当时所崇尚的风格,“四妃十六子纹罐”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被生产的。了解更多的古玩知识。
妃说法,或说黄帝的四妃为:嫘祖、女节、彤鱼氏、嫫母,或说帝喾四妃:安源氏、简狄氏、陈丰氏、女取訾氏,或指初唐贵、淑、德、贤四妃。
十六子为十六相或十六族的引申,指古代传说中的高阳氏的后代八恺和高辛氏的后代八元。此为舜向尧推荐的十六贤臣,因各有大功,皆赐姓氏,故称十六族,也称十六相;也有云十六子指姜子牙点将时的十六贤臣。
此纹饰应该解释为四妃引申初唐贵、淑、德、贤四妃,而借指出女子的四种品德分别是:贵、淑、贤、德;十六子无论是舜向尧推荐的十六相还是姜子牙点将的十六贤臣应都为贤人。所以“四妃十六子”并不是仅仅我们俗称的“多子多孙”或者“多妻多子”,而是包含有妻子的辅佐和儿子的得力与后代对于权力的延续。了解更多的历代陶器瓷器知识。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