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冠中(1919~2010) 尺寸 83×137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81年作
估价 HKD 15,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17,325,350 HKD 20,650,000
专场 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16-04-04
拍卖公司 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吴冠中全集─第五卷》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中国 2007年(图版,第170页)
钤印:吴冠中印、八十年代
来源:苏富比 香港 2004年4月26日 编号 515。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从1970年中期开拓水墨为创作领域,在1981年就迎来第一个创作高峰,接连创作了《交河故城》、《十渡拒马河》(Lot 122) 等代表作,他自己如此评论这个时期:「80年代水墨成了我创作的主要手段,数量和质量颇有压倒油画之趋势……四十余年的油画功力倒做了水墨画的垫脚石。」山水风景为吴冠中创作最重要的题材,他对风景画类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在于从风景提炼、强调形式元素,展示对线条、结构及色彩的纯美感受。另一方面,他的突破在于把中国传统艺术「意境」、「情调」的概念引入现代风景画,超越单纯的客观再现,自然地把个人感情与客观风景联系一起,多方面结合,达到「形式之中蕴藏着情意」的独特审美境界。《十渡拒马河》描绘山峦起伏之生命力度与美感,更是大自然与渺小人物的强烈对比,在形式语言的提炼中展现了自然的崇高与雄浑壮阔的气势。
「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美之中,首先需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
-吴冠中
吴冠中在他长期探索与实践中,一直试图将形式构成的理念引入他的绘画创作,他充分运用点、线、面的造型语言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装饰色彩,因而开拓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崭新境界。《十渡拒马河》的独特笔墨风格来自彩墨色点及排笔皴擦的色面,艺术家采用各式线条与笔触描绘出北方嶙峋陡峭的山壁和崇山峻岭的壮阔气势,完整地呈现了雄浑豪迈的北方风光。中国传统艺术强调艺术家的笔墨形式,认为它代表每一位艺术家的不同风格、情感与精神力量,笔墨形式使客观风景提升至主观心境,即艺术之美景,创作之价值。所以中国艺术史中关于山水画的论述,是以笔墨风格为提纲挈领,从五代荆浩、董源的「斧劈皴」与「披麻皴」,及至宋代米芾之「米点」与元代倪瓒的「折带皴」,串连为完整的山水美学发展脉络。吴冠中甚推崇石涛及其所云的「笔墨当随时代」、「我自用我法」,即在《十渡拒马河》具体实现了崭新的笔墨风格,以线条的交错和丰富张力创造抽象性的风格精神诞生。
「但我倒确乎看到了渡河之美景:羊群择浅滩处涉水过河,蓝灰色的河面衬托出黑白相间的羊群,它们连成了曲曲折折波浪式前进的行列,横断了长长的仰卧着的拒马河:卷起裤脚的牧羊人露出一截里面穿的大红绒裤,映在水里分外醒目,这镜子似的银灰水面上跳耀着的小小红色块,比之『万绿丛中一点红』更生动,意境更深远!
山势磅礡,石骨嶙峋,有的呈奔腾之势,有的具端庄之态,站立河底仰望那黑压压的峭壁,像是画家愤怒中的激情泼墨之作。……五月天,这些树丛都披上一般的绿色,体型和色调都较单调。等到冬天,或者早春和晚秋,当它们裸露出那尖石屈曲的身段和枝条,其缠绵交错的线组织同那背景崇山峻岭的线面结构相呼应,才能呈现出苍茫浑朴的形象和意境,典型的『骏马秋风冀北』之美!」
-吴冠中〈十渡无渡〉
十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是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北魏著名文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就有对十渡风光的详细描述:「涞水(拒马河旧称)又南径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千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缳缳相比,咸悉四首」。《十渡拒马河》采取不连续的短线条勾勒出山棱线的起伏,线条的顿挫与不连贯呈现出崎岖的岩石表面,多样的皴法描绘出山石历经千百年来的沧桑和风沙磨砺,垂直线条的频繁出现突显了直立山壁的陡峭,吴冠中以淡墨、浅褐和赭色强调岩石的转折变化,间以红、黄、绿暗示着苍茫景色中的点点生机。此外,构图明显可见石涛的影响,如艺术家曾说的:「石涛冲出樊笼,往往突出中景,以最吸引视觉的生动形象组成画面的主体,可说都是写生的形象,是山水的肖像。」《十渡拒马河》中雄伟的山势仿佛顶天立地,背景远山的淡墨渲染与中景点、线的交织产生了强烈对比,前景的河流以排笔刷出长方灰色块的倒影,刷痕仿佛随着山势与流水产生变化,鳞次栉比的不同色面组合画面,因此造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和韵律感,传达了吴冠中所追寻「美就美在鳞次栉比和参差错落」的色面层次及结构美感。
如吴冠中所言,《十渡拒马河》以人文景观「更生动,意境更深远!」,画面左下方描绘了羊群与牧羊人,因而在自然景致的呈现外,增添了丰富的叙事性与情节张力。同时,此处的构图令人联想起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面巧妙藉助远山再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的行旅人物与巍峨、崇高的主山。此般对比的手法展现如临实境的壮伟景象,山的比例远远超过人物,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亘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描绘中,《十渡拒马河》因而交错了多重的意象与象征意义:山水的静态与牧羊人与羊群创造出行进间的动态情节,巍然耸立的山峰与渺小人物之间的对比,隐含着中国人刚健笃实的生命精神,牵动观众多种的感受和美感体验,作品因而成为吴冠中「风筝不断线」艺术理念最完满的示例之一。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