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尺寸 长119cm;宽78cm,创作年代 元代,估价 RMB 2,500,000-3,000,000,成交价 RMB 2,875,000 ,专场 明点——金铜佛像,拍卖时间 2012-12-09,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 2012秋季拍卖会,说明 西藏 棉布矿物颜料
这幅唐卡为元代早期的作品,其融汇了尼泊尔、西藏的佛像绘画风格,同时也受到宋代绘画传统的影响。这幅矿物颜料的棉布唐卡描绘的是俱毗罗天王,也称财宝天王,是守卫北方的护法神,财富的护卫者。唐卡上的天王身着精美甲胄,呈游戏姿,坐乘于蓝狮背上,为一圈火焰所围绕,左手持吐宝鼠。俱毗罗位于画面中央,眷属八大马王骑于战马之上,率部众夜叉、罗刹环绕四周,亦有妙音、飞天、雷公、电母、风婆、雨师跟随。所有这些佛教众神形态各异,姿态生动,栩栩如生,升腾于须弥山顶之一团浓厚的乌云之中。兵士们拉弓搭箭,向飞越画面上方的怪鸟射击。画面中还有迦楼罗,宋代的绘画作品从未描述过该形象。
画面的主要人物具有典型的阿尼哥风格,技法娴熟。阿尼哥是尼泊尔著名艺术家,具有非凡天赋,公元1280年,阿尼哥受忽必烈汗之命,统梵像提举司18个司局,为总管。据称,正是阿尼哥在元代将迦楼罗的形象,也即大鹏金翅鸟,引入中国。阿尼哥现存的两幅宫廷肖像画是元之前绘画作品及后期中国宫廷肖像画的分水岭。元以降,宫廷肖像以注重帝王画像的精准传神,取代了此前以道德理想化描绘君主的特征。景安宁教授认为,中国的佛教艺术曾三度受印度艺术影响:唐之前受犍陀罗风格的影响,唐时期受笈多风格影响,元代则受帕拉-喜马拉雅风格影响。他以阿尼哥为例,说明第三波艺术风潮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并将阿尼哥的历史地位与欧洲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
说到阿尼哥的绘画风格,景安宁教授强调,要注意人物脸部、手部阴影的自然处理手法,以及他运用喜马拉雅风格处理珠宝的方式——以印象派式的快速笔触,用与珠宝同色但稍淡的色调描画阴影,以高光强调突出珠宝饰物的质感。此种处理方式,到后来则简化成了一串格式化的圆点,而这幅唐卡上众多的高光表现之处则引证了该画作成画时期之早。从其明显受到汉式及喜马拉雅艺术风格影响判断,该画大概应成于公元1280年-公元1300年之间,可能是送给某位重要藏族宗教领袖的礼物。
阿尼哥跟西藏有很深的关联,他作为梵像提举司总管的职业生涯正是得益于萨迦寺活佛八思巴的举荐,其时,八思巴受命于元朝廷,统辖西藏。十四世纪末,八思巴扩建萨迦寺,修建了堡垒形式的工事,该堡垒保存至今,而一副关于财神的绘画则应是为此项工程进行庆贺的独到而适当的礼物,而如果这画出自八思巴的学生阿尼哥之手,则更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意义。早在阿尼哥动身前往元宫廷出任梵像提举司总管之前,八思巴即向其传授了密宗的所有密法,以便阿尼哥在进行宗教绘画时不仅做到绘画意义上的形象准确,更使得他能将所绘神只的神秘宗教力量融汇于画作之中。在画面的左上角有一行垂直书写的题记,太过久远不能辨识,但看上去像是元代的八思巴文,以创立者八思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文字,这也暗示了该画作与萨迦活佛之间的联系。
明朝时期的宫廷佛教肖像画作存世较多,相对而言,元代宫廷的肖像画作则鲜为人知。大英博物馆存有一幅作于9世纪的俱毗罗题材中国画,此画作与本唐卡风格迥异,因为一个是12世纪的西夏俱毗罗,而一个是15世纪的西藏风格俱毗罗,从风格而言,本唐卡独具匠心不可复制。该唐卡的保养修复由原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艺术品保管修复部门的负责人以法莲·约瑟完成。
关于俱毗罗的地位
俱毗罗是四大天王之一,被认为是富贵福德的财神守护世界上所有的财富,也被称为“多闻天王”,居住在须弥山之北,庇护着北方。相传,多闻天王经常护持佛祖说法的道场,因此有缘时常听闻佛祖说法,故名“多闻天王”,亦是智慧之神。据《妙法莲花经》24、25章记叙,菩萨说法妙音及菩萨觉法之言俱能自行转换为俱毗罗所接收,以便其向有情众生传法授道。《妙法莲花经》26章记载,俱毗罗会赋予传授《妙法莲花经》的众生以智慧。
据传,俱毗罗会护持传授佛法的道场,并以博学多识之士的形象出现,听取众言,造福众生。他因多年潜心修习佛法而得佛祖之嘉许,成为四大天王中最具财富只天王。俱毗罗激励众生通过阅读、游历增加自己的知识,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有用的而摒弃无用的。俱毗罗所持之伞,象征着众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应排除干扰和愚昧,不为虚假及歧见所误导。
对艺术作品所具神力之信仰
郭若虚在他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宋代一位道教画家声称能够画出鲜花一样的花朵,会招引得蜜蜂前来。那个时期的一些画家还声称,能够通过描画龙的形象,而招引得真龙降临。传说,在宋代,一幅题为“孔雀明王”的画作悬挂于病人床头,画中人物既漫步出画框,并治愈病人。大家普遍相信,那些杰出的画作本身拥有他们所描画的人物的神力。
14世纪的道教艺术家杨维桢(1296-1370年)认为,画的“功效”是评价宗教画作的关键,他曾经记录过一幅涉水佛陀题材的画作,相传该画有掌控风力之能力,也曾经描述过一尊道教供奉的神像,会应许向他礼拜祈福的信众。
据传,阿尼哥被元代皇室征召入宫的部分原因,即因他所绘之神佛具有真神之法力。
元代宫廷的高雅画作,将宋代汉地的传奇画技——惟妙惟肖的肖像及栩栩如生的形态——与藏地对宗教艺术品具有神奇生命力的信仰力量融汇一体,藏人把绘有神佛的宗教艺术品当作神佛法力的延伸,坚信这样的艺术作品应得到格外的尊重。作为一名艺术大师,阿尼哥将这些艺术传统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相传,阿尼哥的作品可以改变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果这幅唐卡是阿尼哥献给他第一位师傅,即当时的萨迦活佛八思巴的礼物,而斯时八思巴正在扩建萨迦寺,值得一提的是,萨迦寺唯一保存完好至今的正是该扩建部分。
俱毗罗在中国的信仰传统
俱毗罗首次出现在中国是作为于阗(现新疆之一部)地区的守护神。在佛教从其起源地印度向外扩散传播之时,俱毗罗这位印度教的本地神只被慢慢融汇入佛教圣殿,成为护法神。在中国,他的信众在5世纪既已存在。唐时,俱毗罗和他的部众被呼喊前往新疆,支持帝国军队以抵御外敌,并因而取得胜利。
俱毗罗及其它相关画作的比较
一幅元代迦楼罗的刺绣作品,现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登记号1989.11);北京西北部居庸关(1342 -1345年)的一些石刻受到尼泊尔风格的影响,是元代宫廷汉藏风格的一个极好例证。
该唐卡中的中心人物财宝天王戴着一顶四周镶满宝石的高冠,貌冠正中坐着阿弥佗佛,双翼有飞龙相伴。两根飘带拂于天王双肩,另有长丝飘带拂于身体四周,极具动态。与帕拉风格一致,每根飘带的尾部都有分叉。天王的袖子以珠宝精心修饰,前胸和双肩饰以绘有雄狮图案的铠甲,而腰间则饰以龙头。此类装饰的细节和风格都与北京居庸关拱形门楼上的图案关联极大,但该幅唐卡栩栩如生的形态,及轻松诙谐的人物表情表明该画成于元早期。
多闻天王在该幅唐卡上的雄狮坐骑,可以与谢尔曼·李在其《蒙古人统治时期的中国艺术,1279-1368》图册中的狮子坐骑相比,在该图册的第23号作品中,谢尔曼·李指出在14世纪所绘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收到了尼泊尔和西藏风格的影响。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