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收藏

宋 苏轼《潇湘竹石图》

发布时间:2023-09-11 20:06:49  来源:收藏之家    采编:老藏  背景:

中国美术馆珍藏的苏轼《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画面极富层次感,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宋 苏轼《潇湘竹石图》

       苏轼对画竹有自己的一番理论,他所绘墨竹仰首向上,少有竹节。米芾曾经问:“何不爱节兮?”苏氏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苏轼认为,“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而此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他主张画家要画的是精神,而不是外在。苏轼用自己独具功力的书法功底,在枯木竹石上表现笔意情趣,独创一派,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先河。林语堂曾经评价苏轼的画作是中国艺术的印象派。

      《潇湘竹石图》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与东坡文字风格一致。明代庐陵人吴勤考证,画作为苏轼在黄州时(公元1080—1085年)赠予孙莘老的墨宝。吴勤是明洪武初年试经学第一,曾在武昌、开封府授课,后被召入史馆,门生满天下。

  落款中的“莘老”,即孙觉,东坡同年进士,“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十一月,自广德(湖州)移守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孙觉与苏东坡在政治上观点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后来与东坡一起横遭政治迫害。东坡集里,多有投赠莘老之作。

  史载苏轼第一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便是在孙觉府邸,苏轼惊异于黄的才华,孙觉便请苏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后来,孙觉成为黄庭坚的第一任岳父,而黄虽然与苏轼年龄相近,却始终恪守师徒关系。

《潇湘竹石图》上有元明26家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近千年来,《潇湘竹石图》辗转保存至今,历代书画鉴赏家功不可没。26家题跋始于元代 ,止于明嘉靖年间,图卷自元代起秘藏于金陵李家近两个世纪未曾流出,今天我们所知的画作流传历史也是从这些题跋中所得。

  元惠宗元统二年( 1334年),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是画作中第一位留下墨迹的文人,十五年前,杨元祥在湘中故家见过苏轼此画,现在湘中故家欲将其出售,杨元祥便引荐南京梁台杜德甫购之,并作题记,至于湘中故家如何得之并未交代。

  明洪武初年(1370年),梁台李秉中从杜氏手中购得此卷,如获至宝,由李秉中之子李从善重新装裱后藏于家中,李从善从此继承父亲意愿,对此卷“珍藏愈固”。传说梁昭明太子曾到梁台的法清寺楼上读书。后人纪念这位好学不倦、文采斐然的太子,为他在庙旁建筑一座两层楼,门额立匾曰“昭明太子”读书楼,元代改称“昭文书院”,从此《潇湘竹石图》就落户金陵梁台这个地方。

  明嘉靖三十七年( 1558年),金陵李家的传人李甲峰携此卷来到江阳,在这里偶遇了年近七十,乞老归故途经此处的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席间杨慎在画作上留下了一篇赏析的七言跋文,杨慎的墨宝对于《竹石图》无疑增色不少,而跋文本身也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受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委托负责整理杨慎著作的王文才先生说:“这在国内现存的升庵真迹墨宝中,首推珍品”。杨慎因为明代的“大礼议”事件,曾被皇帝流放三十年,就在他题东坡画卷时,云南巡抚又奉密谕追捕他,翌年七月,杨慎遂死于永昌(今云南保山)。

  从明洪武初年李秉中购得此画,传与其子从善,到嘉靖年间李甲峰时已有八代,金陵李家得此画卷,代代相传,视为绝世珍宝,其间近两百年历史,而后画作如何流入市井,又有谁有幸见到了这幅古画,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

到了近代,《潇湘竹石图》的私人收藏者有两位,第一位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白坚夫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一是《枯木怪石图》;一是《潇湘竹石图》。前者是风雨楼主人从一个山东收藏者手中买来的,后者则是风雨楼的藏品。抗战时期,白坚夫把《枯木怪石图》卖给日本人,《潇湘竹石图》成为国内唯一的苏东坡画作。

  1961年,白坚夫经济困难,决定把《潇湘竹石图》卖掉。他曾专程到上海,却没卖出去,后来又来到北京。白坚夫把《潇湘竹石图》拿给他的熟人、国家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张珩看,但是鉴定过程中有专家认定这是赝品。白坚夫一气之下,卷起画走了。

  原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明代杨慎在四川泸州(江阳)除了为《潇湘竹石图》题跋之外,还曾经为另一幅元人临摹东坡壁画的《风雨竹枝图》题跋。两幅画作都下落不明,一些学者误认这两幅图卷为同一幅画卷,否认《潇湘竹石图》为东坡真迹。白坚夫听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杨仁铠先生在京开会便找到杨,杨仁铠就推荐他去找邓拓。

  邓拓是我国著名作家,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他不仅在新闻、文学、历史诸方面很有造诣,还是位文物爱好者、收藏家和鉴赏家。

  巧的是邓拓也正在急急寻找这位白先生的下落。一次邓拓从外地出差回来,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告诉他,前几天一位四川来的老先生曾拿着一幅苏东坡的手卷《潇湘竹石图》来荣宝斋询问价格。由于客人要价较高,荣宝斋一时难筹措到钱,那位客人走了。邓拓于是拜托许麟庐打听这位客人的去向。

  《潇湘竹石图》在圈子内引起不小轰动,但是画作的真伪却一时成为难题。苏东坡的画迹,从来只见书载,不见画卷。邓拓认为,苏氏的真迹肯定是稀世珍宝,应当弄个究竟。正在这时,画家周怀民告诉邓拓,他家有一本日本出版的画册,其中印有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邓拓立刻赶到周家,一边仔细地端详这张不足一尺见方的珂珞版印刷品,一边听周怀民介绍苏东坡绘画的特点。

  这一天,画家许麟庐带白坚夫及《潇湘竹石图》找到邓拓。白坚夫的历史背景特殊,鉴于当时的特殊年代,许麟庐只介绍画,并不介绍卖画的主人。展开画卷,“隽逸云气扑面而来,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怪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涉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合,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邓拓后来将自己观画时感受写在了《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中。

  邓拓鉴赏良久,才兴奋地对白坚夫说:“你这幅画我也不能辨别真伪,但它的珍贵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价值。我虽然十分喜欢,但囊中羞涩,老先生你准备要多少钱?”话音未落,白先生激动地说:“由你保存我就放心了,关键在于我遇到了知音。”邓拓说:“古书记载苏轼流传在世的画迹就只《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两幅。若我能有幸珍藏一幅,乃我的幸事。”

  白坚夫看到邓拓对这幅画十分看重,认为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价钱很快谈妥,双方同意作价5000元(也有说是3000元)。当时5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邓拓答应当即付给2000元,其余3000元三天内全部还清。为凑足这笔钱,邓拓请来荣宝斋的经理和画师,忍痛从个人存画中挑选出24幅,经画师作价,凑足了3000元。邓拓成为《潇湘竹石图》的最后一位私人藏家。

邓拓购画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和该幅画一同在《人民日报》发表。他判断,此画创作时间当在11世纪后半期。当时北宋画院尚未成立,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画派,运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概括客观事物特征,自由写意,不受拘束,在中国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964年邓拓请许麟庐帮忙从自己收藏的古画中精心选出包括《潇湘竹石图》在内的144件佳品,经过仔细斟酌,小心押上他的收藏印后无偿捐献给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捐赠活动非常平静,没有仪式,甚至没有一纸证书。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谢稚柳、启功、杨仁铠、刘九庵、徐邦达等著名文物专家,对《潇湘竹石图》进行鉴定,确认邓拓保存并捐赠的《潇湘竹石图》是苏东坡的真迹。

(本文节选自《苏轼画作孤本<潇湘竹石图>的历史传奇》,《文史参考》2011年第5期)


http://www.36bu.com/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标签 潇湘   苏轼   竹石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来源:收藏之家

本文评论
既然P评级周期长评得严,为什么我们不送N?
现在送P评级慢,评的还严,出分率相当低,今年之前我个人送P
日期:09-10
[法院拍卖房产]虚谷国画作品欣赏
在画僧渐江之后,新安画派又出现了一个怪才和绘画大师,那
日期:12-20
溥佐《瑶池八骏》立轴
溥佐《瑶池八骏》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RMB  682,000;
日期:09-11
战国梁充釿金(百)当寽一枚
战国梁充釿金(百)当寽一枚,估价:(人民币):1,200-2,000元;
日期:09-18
西周青铜鼎
西周早期出现了新的器种和器形,主要表现在饪食器方面,如
日期:09-19
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鉴定详情
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七钱二分介绍及鉴定要求:奉天癸卯光
日期:09-19
[太湖石图片]南宋嘉泰通宝的来历
南宋的宁宗皇帝赵扩在位时间三十年,期间有年号庆元,嘉泰
日期:12-05
苏炉厌胜花钱早生贵子鉴定详情
苏炉厌胜花钱早生贵子介绍及鉴定要求:苏炉厌胜花钱早
日期:09-11
战国齐大刀背日
战国齐大刀背日, 美品,通长:186.8mm,美品 ,拍卖成交价格R
日期:09-11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的铸造量是多少
在我国的钱币收藏界,最能决定一枚银元的市场价格的因素
日期:09-10
1916年横滨正金银行金券金壹圆一枚
1916年横滨正金银行金券金壹圆一枚,估价:(人民币):4,000-
日期:09-11
古币贰圆车工飞上天了
小编最近了解到一枚人民币的收藏价值飙升,那就是第三套
日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