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麟《洗马图》,立轴,水墨纸本,中贸圣佳2005春拍,成交价935万元。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画坛代表人物赵孟俯提出的“书画同源”的理论,为文人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赵孟俯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仅是书画理论和书画创作方面的一代宗师,更以其家风延传三代,旁及亲朋,影响深远而成为艺林上的奇观。特别是其书风、画风为其子侄甥孙辈广为承袭,卓然而成一家族画风,从者尤众。以赵孟俯为代表的赵氏一门书画成就,在当时就已得到社会公认。《元史本传》记载云:“孟俯妻管氏、子雍,并以书画知名。仁宗取孟俯及管氏与雍所书,装为一帙,识之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善书者。’”这是对赵氏书画风格在当时社会居于主流地位的一种肯定。作为元代这一主流画风的继承者之一,赵孟俯之孙赵麟在人马题材的创作上,深得家学之精髓,成就显著,颇为后世称道。
一、赵麟的身世及艺术评价
赵麟字彦征,赵孟俯之孙,赵雍次子。关于赵麟的生平,元、明以来的文献中记载很少,仅在赵雍的一些记载后面提到他是“雍之次子”,以国子生登第,曾为江浙行省检校、莒州知州等职,当属元朝层次较低的官员。元末赵麟及其家族为避战乱,隐居在江、浙地区,入明亦不仕。他的生卒年文献没有记载,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其生年,可根据其父赵雍的年岁推算。赵雍大致生活在1290—1360之间,赵麟为雍之次子;又据其在《三世人马图》卷上所题,至正己亥(1359)他已做到“承事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说明此时赵麟应入仕为官,年龄应在三、四十岁以上,因此其生年当不晚于1320年左右。其卒年,也只能根据后人在他画作上的题跋做一大致推断。《铁网珊瑚》所记吴恒跋赵麟画卷之诗云:“远游今不归,空庭散归鸟。猗兰岂不佳,晚节谅难保。国香一零落,天涯遍芳草。披图想遗躅,悲风响林杪。”从诗句中所流露出吴恒对赵麟的思念感怀之情,可以推想此时赵麟已经是作古之人,而此跋书于“洪武十有一年春正月上浣”,因此赵麟卒年当不应晚于洪武十一年(1378)。此外,倪瓒在赵麟画的题诗中云:“文敏公孙清且贤,陶泓楮颖过年年。子由命也成葅醢,坐对鸥波一惘然。”也是对赵麟晚景生活的描述。诗中所云“陶泓楮颖”出自唐代韩愈对文房四宝人格化的称谓,毛颖指笔,陈玄指墨,陶泓指砚,褚先生相纸,此处指赵麟晚年以书画创作相伴。“子由命也成葅醢”一句,很值得玩味。子由乃苏辙之字,苏辙是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据《宋史·苏辙传》记载,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葅醢”乃古之丧礼、祭礼常设之食物,《礼记·檀弓》有孔子哭子路之死而不忍食醢的记载。故倪瓒此语是借苏辙而喻赵麟晚年的孤独而逝的境况,并由此发出“坐对鸥波一惘然”的感叹。按倪瓒卒于1374年,而此诗又作于赵麟死后,则赵麟的卒年更应提前到1374年之前。
关于赵麟的艺术评价,后人记载亦少。据《书史会要》和《画史会要》记载,言其学画较其兄(赵凤)勤,成就也较其兄大。赵麟善画人马、山水,其构图、技法、笔墨等方面深得家传,书法亦承袭赵字风骨,可谓书画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后世对其作品的评价也多集中在这方面。如赵麟《山水画》轴,吴恒题云:“松老苔滋鹤径,溪虚石隐渔舟。苕水千寻清远,玉堂三世风流。”又如《赵氏三世人马图》卷,沈大年跋云:“吴兴赵公文章政事见重前代,又以其余力适情于翰墨之内,故字画之工点染之神妙天下,而子孙亦克承其志焉。”从上述题咏中可以看出,赵麟在继承家学传统方面,是深受其父赵雍、其祖赵孟俯的影响,而从其书画作品的笔墨特征及创作题材来看,赵麟更多的是直接承袭赵雍的艺术风格。
二、赵氏一门人马画的创作背景及渊源
赵氏一门偏爱人马题材的绘画,在赵孟俯的传世绘画作品中,以人物与鞍马为题材的比重最大,见于著录者有百件之多。赵雍也有很多这一类的作品传世,赵麟更是以人马画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文人偏爱画马,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马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之一,并且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中国,甲骨文中已有用马祭祀,《周礼》中有专门管理马的官员,并把马按大小进行分类;马在战争、打猎、交通等方面是当时主要载运工具。由于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加之其性温顺而吃苦耐劳,因此被赋予了很多人文的含义,日行千里的良马,
用来比喻难得之人才。而神采骏逸的马,也是历代各种艺术表现的主题,从汉代画像砖上的骑社图案到唐代的雕刻名作“昭陵六骏”;从汉代“马踏飞燕”的铜像到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从唐代韩干所画《照夜白图》卷到宋代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马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面,带有图腾崇拜之性质。杜甫曾有咏神马云:“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元代的统治者是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在其统一战争中,马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故颇受上层统治者的喜爱,以马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非常受欢迎。作为前朝皇族遗民的赵孟俯仕侍元代皇帝,必然要在绘画创作上迎合这一趣向,加之赵孟俯本人从小喜欢画马,因此为后人留下很多这一题材的佳作。
中国古代以马入画的作品出现很早,唐代是马画题材创作的开端,涌现了很多画马大家,如曹霸及其弟子陈闳和韩乾此外还有韦偃,曹霸乃玄宗时的左武卫将军,年轻时作画就已成名,是唐代马画题材的开山。其画马,取马于真形,且喜画瘦马,杜甫称其马“锋棱瘦骨成”;因马有原形,形似成自然;以形似为基础,又得马之“骨相”,故其画出神入化。陈闳的画已不存世,有记载其画“貌之于前”、“笔力滋润,风采英奇”;而韩乾善画肥马,又多有夸张,背师道而独行之,为社会广知。社会下层画家韦偃,喜欢画群马,其画极富野情野趣,用笔苍老稳健,为后人广为传诵。宋代画马出现了以李公麟为代表的新技法、新风格。李公麟是宋代宫廷画马大师,更是文人画马的开创者,他注重对马的写生,更用白描法画马,可谓形神兼具,代表作有《五马图》。赵孟俯所绘人物马匹,远师曹霸、韩干,近学李公麟;同时又强调参法自然,刻意求实,在笔墨上没有丝毫懈怠之处;此外更将人文色彩蕴涵其中,注重对人、马之神态的把握和刻画,从而形成自己独具匠心的表现风格。赵雍、赵麟不仅继承了赵孟俯人物、鞍马的绘画技法;更领会了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得他们的这类作品不仅得赵孟俯之形似,更传其神似。
三、赵麟《浴马图》的艺术成就
赵麟传世画作很少,确知真迹的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相马图》轴,以及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赵孟俯、赵雍、赵麟三世为谢伯理作人马图》合卷。书法作品更为罕见,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行书衡堂帖》册页一开,以及散见于赵孟俯等家族成员书画作品中的一些题跋和观款,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孟俯《人骑图》,后有赵麟至正廿六年观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赵肃《书母卫宜人墓志》,后有赵麟跋,清代学者彭元瑞据此考证赵孟俯的款子是后添的。上述这些作品均著录于乾隆时期的《石渠宝笈》,为清宫旧物。此外,还有一些赵麟的作品,见于海外的收藏机构,如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番骑图》卷、藏于日本的《抚阎立本赚兰亭图》卷、藏于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的《三世人马图》以及私人收藏的《著色山水图》轴等,因未见原迹或清晰出版物,故无从比较研究。但从其绘画内容及题跋的文字看,均有可疑之处,恐为后人所伪。
赵麟的作品在皇家收藏当中尚为凤毛麟角,在民间则更难以觅得,此件《洗马图》轴当属仅见。据款署,此画作于“至正廿又五年秋暮”,即1365年。画中一奚官于青山溪水间,为一匹刚沐浴后的白马梳理马尾。山石皴染结合,有赵孟俯《重江叠嶂图》的笔意;远树取法赵雍《松溪钓艇图》;近处栓马的大树,用笔凝练,与其所画《相马图》接近。此画山水背景,以淡雅的设色来烘托宁静悠闲的氛围;画中奚官神态安详,马亦温顺,采用白描的形式,线条匀净文雅,不激不励。整幅作品追求色调的华美、景物的和谐一体;技法上注重描法与形象、质感的统一。
这件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元末乱世之时避居世外,独自享受着隐逸恬静生活的心态。人物、马匹是此幅画作的灵魂所在,赵麟自题“学龙眠白描法”,亦承袭了家风。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遒劲,不做色彩渲染而体积感、质感颇强。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现人物和马匹,是赵氏家族绘制这类题材经常采用的,赵孟俯、赵雍都曾有类似这样的作品。赵麟在这幅画中,既吸收了前辈的绘画技法,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对马的容貌、奚官的举止刻画得十分传神,体现了画家细腻的观察力、高超的表现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养。画上题诗云:“苜蓿花开霜叶浓。竹批两耳气何雄。承平闲却金丝络。留作观风御史听。”诗中所言,亦隐含着作者在摆脱尘世困扰之后,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所带来的悠闲和安逸。诗句中流露出的心情与画面所呈现的意境颇为协调一致,题诗的书法潇洒而不失端庄,沉稳又不觉拘谨,也与画面交相辉映,是一件难得的诗、书、画具佳的艺术珍品。
http://www.36bu.com/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