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建造的“怡园”在苏州私家园林中诞生较晚,以小巧胜,溶诸家名园之长,而顾承“善于经营,各家之秀石奇峰,悉为所得”,顾文彬本人亦对怡园颇为自豪:“几与狮子林、寒碧庄争胜”。新落成的“怡园”不仅为鉴藏及文化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更成为顾氏家族社交往来的重要“舞台”。顾氏的私人文化活动不断地促成与吴中士绅阶层的普遍联系,而江南名流们的频繁造访使得“怡园”在诗文赞颂之中成为地方士绅群体雅聚集会的中心之一。“怡园”这样的文化平台变成了吴门精英群体在战乱后所积蓄文化能量的一种释放渠道,并通过文艺活动产生出私人交际和社会联盟。
“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鹤逸(麟士)延续了家族传承的文化理念,在“怡园”首开晚清苏州地区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书画家社团组织--“怡园画社”,成为清末民国期间诸多艺文社团的翘楚。
“怡园画社”在光绪21年(1895年)成立,社址设于“怡园”内,主要成员有吴大澂、顾鹤逸(麟士)、吴昌硕、陆恢、金心兰、倪田、顾沄、胡三桥、郑文焯、翁绶祺、吴穀祥等12人,其中核心人物号称“怡园七子”。此外亦有王胜之、费念慈、任预后来加入画社,吴大澂担任第一任社长。“月开画社”,以“研习六法、切磋艺事”为集社目的。作画场所选在怡园牡丹厅,每次聚集都有一幅合作画做为此次活动的见证。
顾鹤逸(麟士)以“怡园画社”为广泛的交友平台,除“怡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清幽的环境为作画创造出客观优势外,画家能够观摩“过云楼”藏画更是梦寐以求之事。在每次雅集后,顾鹤逸(麟士)出示“过云楼”所藏名迹,供画社成员品鉴和学习。
除社员之间的交往外,“怡园画社”的辐射力亦在光绪中后期吸引到以整个江南地区为背景的交流、互动,而顾鹤逸(麟士)以地主之谊在与苏州画坛名家的交往中拓展出自身的社会网络和文化声望,“士夫裙屐恒萃于怡园”,如吴昌硕好友浙江人蒲作英曾到访“怡园”,绘制花卉;武进人黄山寿慕名前来,与金心兰研讨绘画技法;而从萧山来吴寓居的任渭长亦是怡园中常客。张大千、寓居苏州时常为“怡园”坐上宾,与顾鹤逸(麟士)谈艺甚笃,曾赞誉顾鹤逸(麟士):“西津老人当代鉴画第一”,而黄宾虹也曾往来“过云楼”请益顾鹤逸(麟士)。而画友广泛的往来切磋,常使得怡园内厅堂及墙壁满挂近百幅书画,当时吴中精英群集怡园的盛况正如章珏所称:“光绪中叶,怡园为胜流所集”。
款识:钿阁治印图。
钤印:鹤逸(朱)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