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人民币是中国人日常最司空见惯的物事之一,其中的毛主席头像更是深入人心,使人们称新版百元钞为“毛爷爷”,不过,对人民币中的书法文字关注的人却甚少,对其来源所知者更是寥寥无几。那么人民币中的“中国人民银行”等几个字是谁写的呢?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
1947年中央批准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后,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的南汉宸商请董必武为将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上题写行名,经南汉宸再三请求下,董必武应了下来。由于董必武自幼对柳体情有独钟,因此他以楷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刚健俊洁、笔势精悍、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成功合并,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同日,央行开始也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值,62种版别,其中除了东北银行印制的1000元券的字体由票版设计人员所写外,其余61种的“中国人民银行”均为董必武所书。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设想被提到议事日程。周恩来总理认为钞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上面的书法马虎不得,那么这上面的字由谁来写便成了难题。1950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想请马文蔚先生执笔书写,他深知马文蔚的书法功力无出其右者,但必须使其在全身心投入和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最完美的字来。
马文蔚先生及其手书
一天南汉宸将马文蔚先生召到办公室,说要跟他比赛写字,并让他写下他所念的字,马文蔚先生信以为真,于是便取笔在预先准备好的宣纸片上写上了南汉宸所念的“中国人民银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19个字,之后,南行长认为些字写的不好,便让马文蔚先生重写几遍,最终经多次挑选才选出让他满意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人民币上的文字,这些字体仍属隶书,但与魏碑相似,端庄大方、刚柔并济,令人过目难忘。
80年代,中央人民银行准备在即将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使用简化字,那么是否继续使用马文蔚先生的字就成了讨论重点,最终通过各路专家的意见汇总后,总行决定继续沿用原先马文蔚先生的字体,于是便让北京印钞厂专家在保留马文蔚书体结构和神韵的基础上,将字体改为简体。经过专家不懈的努力,终于把繁体“国”字中间“或”字和“银”字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