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艺术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
春日鹿曼荼罗为日本密教垂迹美术之一种。日本镰仓时代至足利时代期间,本地垂迹思想甚为普及。受此风影响,当时亦流行融合佛画与大和画之绘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密教美术春日鹿曼荼罗之一种。画面上方描绘的是春日神社的自然景观,中部金色圆环内描绘的是春日神社之祭神四所与若宫五社之本地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十一面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共五尊佛菩萨像。
画面下方描绘的是一只亭亭玉立的神鹿。神鹿头上长着一对犄角,就像是两棵美丽的珊瑚树。似锦缎般淡黄色的细毛光滑细腻。身体两侧生着整齐而明显的白色圆斑,远看好像一朵朵梅花,与背上红绿色调的精美饰品相映,极其和谐美丽。它那挺拔健硕的身躯,优美高雅。那褐色明亮的眼睛极其传神,摄人心魄,充满了温柔和智慧,象征着善良与勇敢。纤秀挺立的四肢安住在祥云之上,这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神鹿。
鹿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鹿是佛教的象征,释迦佛前世曾化现为鹿王,为了保护鹿群,将自己献给了国王,而国王也因此感动,而建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该公园目前仍存在。当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顿悟后,向西步行3百里来到了这里,寻找当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们阐述了生死轮回、善恶因果、以及修行超脱之道。这里被尊为法轮初转之地。佛法传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宝,在鹿野苑聚齐了。鹿野苑在佛教中被称为“初转法轮处”,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佛教的绘画中常常画有鹿。此时,它们代表自然的和谐和佛之净土的无畏,还代表着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与孤寂的犀牛一样,鹿象征着断灭,因为它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过夜。在西藏的寺庙顶部,随处可以看到二只鹿相视而跪,仰望着中间的金色法轮。
【本地垂迹】是什么意思?
本地与垂迹并称。又云本地垂迹、本迹。谓佛菩萨为教度众生,由自己实身变化诸多分身,垂世以度化众生;实身为本地,分身为垂迹。地,为能生义,以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为能现之本,称本地;所现之末,称垂迹。如久远实成之本师释迦牟尼(本门),示现丈六弊垢劣应身(迹门)为度化众生而显现!本地垂迹思想,依‘法华经’之本迹二门、‘大日经’之本地加持说。又如观世音菩萨之分身摄化、地藏菩萨现比丘相、住世罗汉之应化无方等,皆为方便诱引末代凡夫趋入正道,而有此类垂迹摄化之说。
古印度盛行轮回转生说,诸神应化说亦不少!佛教传入中国来,被视为伪作之‘清净法行经’载:孔子、颜回、老子三圣为菩萨、罗汉为应化而来。道教且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说,此外,禅宗亦有寒山、拾得布袋等为垂迹而来等说,此皆可显示中国亦有本地垂迹之说。然于日本,则专指传统固有“神道”中之神而说本地垂迹,例如,在天台、真言等诸宗,则以佛为本,以神为迹,每一神均有一佛、菩萨与之搭配,其神祇皆为佛、菩萨之垂迹。
[日本高僧传卷七三、卷七四、日本佛教史之研究]
鹿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猎人经常打猎。由于他射猎百发百中,是个远近闻名的好猎手,猎人也以此为豪。
有一天,猎人像往常一样步入森林打猎。他忽见一对母鹿和小鹿在森林里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紧跟在后。母鹿不时地回头,仿佛是催她心爱的小鹿:“快快走,别走丢了。”就在这时,猎人毫不犹豫地举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顿时鲜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见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边。
猎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见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为悲伤。猎人觉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没有射母鹿,母鹿怎么就死了?就一刀打开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开。母鹿是因为小鹿,悲恸欲绝而死。
猎人看后,觉得十分难过和内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从此他再也不打猎,并归隐山中修道,终于修成圆满。
鹿王本生
很久以前,森林深处住着一群鹿,它们的鹿王十分仁慈,非常爱护自己的部下,因而森林里的鹿,都很尊敬它,爱戴它,跟随它的鹿也越来越多。
有一天,它们一路寻着食物,边走边玩耍嬉戏,不知觉间来到了国王的皇家林苑里。一个牧人发现了它们,,就去报告给了国王。国王听了很高兴,派了许多士兵包围这个地方。
士兵的吵嚷声惊动了鹿群,等大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时,已太晚了,它们已被团团围住。在这危急关头,鹿王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懊悔,它想:“就是因为我没有及早防备,才使得群鹿陷于重围,面临这样可怕的危险,哪怕拼了命,我也要救大家出去!” 鹿王想着,跑到离围栏不远的地方,跪下两只前腿,对鹿群喊道:“快! 蹬着我跳出围栏,你们就能活命了!" 于是群鹿一只接一只,都蹬着鹿王跳出了围栏,获得了自由。 鹿王却因而身受重伤,血流不止,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那些已逃出去的鹿看到鹿王身受重伤,都在围栏外边自动聚拢过来,哀声啼叫,不肯离去,丝毫没有顾虑到自身的危险。国王远远看到鹿王受到了重伤,血流遍地,而他鹿群都站在栏杆外边悲哀地望着它,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鹿王回答说:“陛下!是我没有管教好部众,为了寻找丰美的草场而侵犯了您的林苑,我的罪是很深重的。现在,我身体受了重伤,肉也残缺不全,但内脏仍是完好无缺的,我情愿供给您做一顿早饭,但请不要杀害它们吧! 它们没有错。”
国王听了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直流,说:“你虽然是牲畜,却具有天地间最高尚的慈蒃心肠,愿意牺牲自己,来拯救别人;而我是人的王,却要杀害生灵,我真是罪恶深重啊! ”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再发生,国王颁布了一道命令:“从现在起,全国一律禁食鹿肉,如有发现猎捕杀食,严惩不贷!” 并下令毁掉一切捕鹿的工具。
鹿群看到鹿王伤势严重,都围拢用舌头轻轻地舔它的伤口,又从远处的树林里,山崖边找来草药,细心地敷在伤口上。
国王目睹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擦着泪叹息道:“君王对百姓慈爱关怀,百姓才会爱戴,拥护君王。鹿王实在是仁义之君,我应该向他学习啊!” 自此,国王心怀慈悲,不再杀生,处处关心百姓的疾苦,成为全国老百姓尊敬,爱戴的人。
佛说九色鹿经
古印度恒河边,有一只美丽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九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姿态健美,动人心魄。一天,九色鹿在恒河里奋力救起一个失足溺水者,当溺水者要报答它时,九色鹿只是要求他保守见过自己这个秘密来作为回报。溺水者满口答应,谢恩而去。
豪华的宫殿里,王后梦见美丽的九色鹿,她一心想用多彩的鹿皮做褥子,用鹿角做打拂柄。在王后一再的恳求下,国王爱妻心切,最终答应了她昭告天下寻找九色鹿。重金悬赏之下,那个溺水者禁不住向国王透露了秘密,并给国王和他的军队带路去猎杀九色鹿。九色鹿虽有好友乌鸦的报信,终还是没有来得及避开。当它见到那个溺水者时,悲愤的眼泪流下了眼角。它用人语向国王说明了一切,被感动的国王从此下令不许任何人伤害、捕捉九色鹿。而那个溺水者因为自食其言,顿时浑身长疮,满口腥臭。
《佛说九色鹿经》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将故事中的角色和释迦牟尼身边的人联系起来,更将他们前世的因缘一并理清。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