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仿陈居文姬归汉图
【年代】明·嘉靖庚子(1540)年作
【作者】仇英
【现状】香港长风2009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89,056,000
【尺寸】615 X 30 CM
【材质】绢本 设色
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
作品赏析:
陈眉公直指此卷为仇十洲临陈居中本,言之凿凿。可见明末时陈居中本尚在,而今不传,独留此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姬归汉图》立轴与此画无关,当为陈氏别稿。仇英仿古,虽可乱真,然其传世之仿古作品,大多只是仿其大意,借题发挥而已。最典型者为《清明上河图》,虽然题目相同但表现的已不再是张择端笔下的汴梁,而是仇英笔下的苏州。此卷《文姬归汉图》同样如此,无论山川树木、人物车马,尽皆仇家面目。
此卷为仇英中年所绘,精细中颇见功力。仪仗车马均不用界尺,徒手而为,劲拔挺直,一时无出其右者。落款用篆书,在仇英的作品中较少见。盖仇英不擅书法,早年多请他人代书款,晚期作品自书款,不过数字而已。篆书较楷书好描画,故多出现于仇英早中期的作品上。
陈继儒乃明季书画大家,苏州名士,距仇英数十年,所言足信。陶北溟、王季迁皆鉴定巨眼,收藏大家,当不欺世。此卷为当今民间所藏仇英作品中难得一见之巨制。
陶北溟题引首:明仇实父仿陈居中文姬归汉图。陈眉公审定真迹后三百年,陶北溟补题其端。(钤印:陶光、日利)
举凡人物服饰及器用,莫不描绘细谨,间或以泥金装缀文饰,符合宋代院体绘画富丽精致的风格。惟汉朝兵卫,均身著宋式衣冠,而匈奴人士,如左贤王头戴的幅巾、文姬的襜裙,乃至马匹配备等,亦多参酌金人制度。致令一桩原本发生在东汉末叶的故事,居然会幻化为宋、金人的形象。此等特异安排,充分凸显出作者藉”时事装”来图写古代史实的精品巨迹。此卷仪仗车马不用界尺,徒手而为,劲拔挺直, 一时无出其右者。青绿山水楼阁,工雅细密有致;丹素人物故事,劲丽艳爽乱真,“诚当代绝技也”。
陈继儒题跋:文姬归汉图。仇十州临陈居中本。……丁巳(1617年)子月廿八日,眉公陈继儒题。(钤印:陈继儒印、白石樵)
作者简介: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
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约生于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后世对他有一种评价,是作画太工细,所以耗神折寿。这说法放在只活了二十岁左右同样刻画细谨的王希孟身上似乎也成立。
仇英是明代技法最全面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出身低微,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徵明赞其为“异才”。董其昌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赵伯驹后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尽其法”。他的成名离不开周臣的知遇和教导,更跟文徵明的赏识提携有关系。与今天的“同行是冤家”不同,那时候文人与画家之间更多的是留下了互相交好的佳话。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明画录》谓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