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翻至各种动植物。提及五代花鸟画家,黄筌与徐熙两位大家当首推。其中黄筌留存至今的作品极少,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画家真迹。
《写生珍禽图》 黄筌(五代)绢本,设色,纵41.5cm,横70.8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写生珍禽图》是一幅手卷,画中共绘有动物24只,种类达19种之多,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大小相间,虽然没有明确的顺序,却也各不相混,每一只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
黄筌长期在宫中供职,17岁便进入了翰林图画院。他擅长描绘各种珍禽异卉,画法工致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时称“黄家富贵”,与画风野逸的徐熙并称为“徐黄”,被认为是中国花鸟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
虽然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为临摹的习作,但是却标志中国画中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以至臻于精美。黄筌描绘动物在造型上已经极尽惟妙惟肖之功,先用细线勾勒轮廓,然后施以色彩,层层渲染,刻画精微,栩栩如生。画中蜜蜂的结构准确精到,在薄而细长的翅膀中,以淡墨勾勒出脉络,使得双翅极富质感。在头部淡线条中,又以浓墨描绘眼睛与嘴,有画龙点睛之功,并与腹部一节节的深色墨线相呼应,墨色层次变化丰富而生动,可见黄筌对于生活仔细观察的深厚功力。
作为宫廷画家的黄筌,故他说画的都是皇家公园里“珍禽瑞鸟和奇花怪石”,据传说,后蜀广政七年,有外史送来数只仙鹤,后蜀主孟昶命黄筌绘仙鹤在偏殿的墙上。黄筌经过对这些仙鹤的仔细观察画出唳天、啄苔、梳翎、惊露、舞风、顾步等种种鹤姿,竟使真鹤误认为壁上的鹤是同类,在画前飞翔舞翅,故有“黄筌画鹤,薛稷(唐朝的画鹤名家)减价”的谚语流传于世。据《宣和画谱》著录时还有349件,可目前留存的寥寥无几。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藏《竹梅寒雀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藏《竹梅寒雀图轴》和《竹林鹁鸽图轴》两幅黄筌的作品,但是不是黄筌的额真迹还有待商榷。就风格而言,《竹梅寒雀图轴》可能出于明人,为边文进、吕纪一系画家所作。《竹林鹁鸽图轴》则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幅宋人竹石鸠子图在构景方面十分相近。这都是专家的研究,小四是有点弄不明白了。毕竟还没有到过台湾,看过这两幅真品。
五代至宋初的工笔花鸟画,多是对景写生,即用笔墨再现自然界中某一真实场景。而在这幅《写生珍禽图》中,展翅的鸟雀、飞舞的蜜蜂、蓄势的草蜢、爬行的乌龟等动物,由于习性不同,在自然界中很难同时出现,由于是黄筌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而且是给儿子临摹练习用的稿本。故而画家超越了实景的限制,将不同环境下的鸟虫聚集在一起。
父亲这么给力,儿子自然不会怂。来黄筌的两个儿子宗承家法,成为北宋宫廷著名画家。黄氏绘画风格深受当时的太宗皇帝喜爱,甚至成为宋初翰林图画院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对宋代花鸟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的花鸟画,小四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介绍,当然会提到宋徽宗所绘《写生珍禽图》和又让乾隆乱涂乱盖的《写生蛱蝶图》,尽情期待。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