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窑变,一般是指瓷器在高温烧成过程中釉色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由于最初非有意为之,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这类瓷器往往被视为“妖孽”而毁之。
钧瓷窑变历来为人津津乐道。金元以来的窑变紫红釉钧瓷,可说已是人们有意识追求的产物了。其釉色或浓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变幻多端。
从釉色上看,传统钧瓷窑变釉大体上有三大类:一是窑变单色釉;二是窑变彩斑釉;三是窑变花釉。窑变单色釉以宋元时期的具有蓝色乳光的月白、天蓝、天青、豆绿釉为代表;窑变彩斑釉以宋元时期的天蓝红斑釉为代表;窑变花釉以官钧紫红釉为代表。当代钧瓷窑变釉早已不再局限于这三大类,新的釉色品种不断涌现,种类更加丰富多彩。
自上世纪中叶起,陶瓷科技工作者和钧瓷艺人对钧瓷的窑变现象和工艺过程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索,其发生机理和产生规律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钧釉属于高硅低铝富磷玻璃相的石灰碱釉,由于磷酸在釉中极不容易溶解,促使其发生液相分离;不相混溶的多种玻璃相和气泡所引起的漫反射和折射,导致了釉的乳光效果。钧瓷的窑变现象,也就是釉的乳光层液相结构的不均匀性在视觉上的反映。
以钧官窑所烧器物为代表,有的器物通体紫红,有的里青外红,色彩变化丰富,以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最为有名。同时釉面遍布蚯蚓走泥纹和各种丝毛状流纹。钧瓷这种窑变艺术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领风骚,对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钧釉红斑花口盘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把视野投向自然无为、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与道合一”为其特征的哲学体系和美学理想。以自然无为为美,返朴归真、“法天贵真”是美的。无独有偶,钧瓷的窑变和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北宋钧窑紫斑盘
钧瓷背后“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是道家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在钧瓷文化中也有明显体现。钧瓷之美,首在窑变,而窑变的最佳境界就是自然天成。人们常用“夕阳紫翠忽成岚”、“千峰夺得翠色来”、“出窑一幅元人画”等来形容钧瓷的窑变,前两者用自然物象作比,后者用具有写意风格的元人画作比,都是说它自然天成的特点。
北宋 钧窑三潭映月盘
钧瓷窑变产生的釉色、纹路也主要采用自然物象来命名,或动物,或植物,以红色为例,有胭脂红、朱砂红、海棠红、鸡血红、玫瑰红、宝石红、牡丹红、桃花红、火焰红、柿叶红等。好的窑变效果体现出的是釉色、纹路与造型的和谐统一。窑变的神奇同样在于它是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元 钧窑大碗
钧瓷背后“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道法自然—— 道家追求自然天成。老子曰, “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 道” 是原始混沌, 其运动又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 是万物生育发展的必然和规律。“ 道” 本身是绝对性的, 它没有意志, 没有目的, 是“ 自己如此” 、“ 自然而然” .“ 自然” 即“ 道” , 它无需效法谁, 本来就是如此。
北宋钧窑鼓式洗
北宋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观钧瓷的窑变, 其釉彩彰显了有无相生、虚实统一的审美境界。不同于青花、粉彩、五彩等各种需要在釉上、釉下或釉中勾线、填色作具体精细造型的陶瓷品种, 窑变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自然流淌, 出现天然的线条和色彩。它的色彩并非人工雕琢出来界线分明的, 而是熔融流动、互相渗化渲染的, 这些色彩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动中竟呈现出画面感, 本就是无意之作, 欣赏者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可依着想象力千变万化。
元代钧窑“小宋自造”香炉
钧瓷窑变器物的产生实属偶然, 是意外之美、偶然之物, 并非人刻意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研究创造生产而来。体现了钧瓷和道家文化价值观的统一。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