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顺民窑青花踏雪寻梅罐,现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出土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明天顺年间景德镇民窑烧造的瓷器产品。“天顺”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这个明天顺民窑青花踏雪寻梅罐,通高36厘米,口径20厘米,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部以下渐收,底部为圈足,胎体略显厚重。罐身纹饰共分四层,颈部为梅花锦底纹,肩部一圈为群山和海水纹,底部装饰焦叶纹。
罐腹部的主体纹饰为两幅人物故事图,一副为《踏雪寻梅》图,另一幅为《携琴访友》图。《踏雪寻梅》中描绘了四个人物,画面中走在最前面的是是一名仆从,他肩上扛有一大束梅花,中间骑驴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手中持鞭,神情悠然自得,刚从灞桥踏雪寻梅归来,紧跟在孟浩然身后的是另一名仆从,他手中撑着大伞,为主人遮挡风雪,走在最后面的是一个挑着担子的书童。画工将踏雪寻梅图中的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虽未见一片雪花,但从三名仆从将手揣于衣袖之中就能让人感觉到丝丝寒意。
这个明天顺民窑青花踏雪寻梅罐腹部的另一侧描绘的是《携琴访友》图,画面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抱琴的童子,中间骑着马的是俞伯牙,他正扭头向后,似乎在催促后面的仆从。俞伯牙身后的这名仆从肩上的扁担一头挑着食盒,另一头挑着装就的梅瓶。这幅画描绘的是俞伯牙携带古琴去与好友钟子期会面的故事。因为民窑瓷器不像官窑瓷器那样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像《踏雪寻梅》和《携琴访友》这类以文人为题材的瓷器在民窑器物中是比较常见的,画工在绘制这件青花踏雪寻梅罐时多用画笔的中锋,并采用一笔点画的技法,勾勒人物的形象,呈现出简笔写意的画风。画中人物的衣带线条流畅,表情十分传神,体现出画工精湛的绘画技艺。
天顺时期是中国瓷器的空白期,传世瓷器很少,至今没有发现一件署有年款的官窑瓷器,而且民窑瓷器上也极少署年款。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是指的是从公元1436年到1464年,共28年。这段时间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执政时期。这一其实明朝受到外敌入侵,朝政处于动荡之中,全国也有许多地方遭受自然灾害,民不聊生。鉴于以上原因,朝廷曾多次下令减烧瓷器甚至禁烧瓷器。这就使得许多景德镇窑厂,特别是官窑的瓷器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瓷器产量大减,官窑暂时处于低落期,许多民窑厂支撑不下去,逐渐停烧。但许多窑工为了生计违反禁烧令,私自烧制瓷器,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不敢在瓷器上署当朝年款。
空白期瓷器胎体比较厚,胎釉制作都不很精细,削足也不规整,瓶罐的底部一般都无釉,而器物内壁却通常施釉。因为使用的是国产青花料,青花色泽相对灰暗。从纹样上来说,空白期瓷器上装饰性纹样有所减少,绘画性图案增多,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人物题材。常见的人物题材图案有三国故事、文人高士和仙人、婴戏等。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姿态洒脱,衣带飘拂,而且常以大片灵芝状的卷云作背景,并由层层细翠的云气隐然密布在灵芝状卷云一侧,以营造虚幻的仙境,极具时代特征。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