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皿天全方罍
文物朝代:商朝
器物类型:方罍
器物用途:酒器
饰 棱: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
花 纹:云雷纹地,兽面纹主,填夔龙纹
器口铭文:皿天全作父己尊彝
皿天全方罍,被称为“方罍之王”,商代晚期盛酒器。该器1922年被发现,方罍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国外。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皿天全方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特征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该器通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盖呈庑殿顶形,罍身作长方口,直颈,高圈足。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该器是商周方罍中最大的一件,被称为“方罍之王”。
罍是古代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诞生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至春秋中期,绝迹于战国时期。青铜罍在历史上流行时间较短,尤其是方罍更是十分稀少。
方罍为商朝晚期铸造,是殷商的高级贵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虽然考古发现表明,湖南一带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但要铸造如此精美复杂的方罍重器还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纹饰、铭文完全属中原殷墟风格,皿方罍的颜色黑亮,是所谓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蚀酸的环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这与中原青铜器在碱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颜色不同,显然是中原商朝人南迁时带入湖南的。器盖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铭文;器身则为“皿父乍尊彝”五字铭文。
传奇经历
关于“皿天全”方罍出土后辗转流徙、身首异处的叙述有多种版本,所述情形大同小异,除文中提到的商承祚教授所著的版本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流传较为普遍的说法,供收藏者酌别。
【首次交易400银元】有关资料显示,皿天全方罍是1922年在湖南桃源县一处山沟被暴雨冲刷而出土。湖北商人石某闻讯找到获得该器的农民,并以400块银元成交。正在农家准备午餐之时,该农民的大儿子回家,得知宝物有人出高价购买,遂取了方罍的盖子去附近小学找钟校长询问。钟校长看到方罍盖非同一般古物,当即决定出800块银元购买此器,并将方罍盖留下,嘱其速将器身送来。那大儿子高兴得一路呼叫,让父亲不要讲方罍卖给石某,恰被石某闻见,情知不妙,急抱方罍器身狂奔逃逸。从此,方罍盖身分离,开始了辗转流徙、离散无常的坎坷命运。
【二次交易100万大洋】钟校长得器盖后,曾呈请桃源驻军团长周磐“缉拿奸商”,希望能得整器。数月后,石某也托人找周磐欲购器盖,出价数万银元。但周磐未允。石某又去找师长派兵搜索钟校长的学校。受到惊吓的钟校长遂找周磐,说愿将方罍盖捐献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立即出资买下。而同时方罍器身又以100万大洋的价格转卖给上海的李文卿和马长生。
【三次交易80万美元】段祺瑞政府得知了该罍的消息,知道这是国之重宝,欲收归国有。李、马二人心中惊恐,怕大祸上身,将此罍以80万美元卖给了英国商人、收藏家巴尔(A.W.Bahr)。于是,巴尔成了方罍器身的第一个真正的收藏者。关于这一点,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档案里有清晰的记载。
巴尔曾托人向周磐以20万美元购买方罍盖,因周磐要价50万美元而未果。周磐毕业于保定三期,离开桃源后,又干到湘军8军1师师长,独立5师师长的位置,曾经是彭德怀在湘军里名气较大的老长官之一。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后,周磐被剥夺兵权,以后从事参谋和军事教育工作,直到解放战争末期才重新出山,担任宋希濂的副手,国民党14兵团副司令兼122军军长。解放战争后期,他跟随宋希濂部逃到大西南,于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周磐向政府写了一份“补充坦白材料”,主动交代了“皿天全”方罍出土和流转离散的详细经过,并献出方罍盖,以期“立功赎罪”。至此,周磬的名字,因他主动献宝之举与方罍盖紧紧连在了一起。
坎坷身归
2001年纽约的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被拍出924.6万美元的天价,刷新了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拍卖纪录。
湖南省博物馆2014年3月20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天全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2014年3月19日达成协议,皿天全方罍即将回归。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