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折扇,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董诰为乾隆皇帝绘制的。扇面为纸制,扇骨为黑色硬木,纵19厘米,横58厘米。折扇上的书画是清代大臣画家董诰的作品。扇子的正面描绘有草绿色的山水小景,远处重峦叠嶂,松木成荫,近景为平湖碧水,荷花绽放,山坳处有亭台楼阁坐落其中。整幅画面似人间仙境,表现出文人画淡薄清幽的审美情趣。扇子的背面为泥金笺,笺上写有御制《文津阁作歌》,文津阁是清代重要的皇家藏书楼之一,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内,建于公元1774年。公元1785年的春天,第四部《四库全书》誊录完毕,分四批运抵文津阁,乾隆皇帝挥豪写下了《文津阁作歌》,此歌为七言诗,诗中说明了文渊阁、文溯阁、文渊阁和文津阁这四座中国皇家藏书楼得名的缘由。
这把《上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折扇特别有意义,因为它上边写的是乾隆御制的《文津阁诗》,纪念《四库全书》入藏文津阁这件事情的,这是清代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历史意义。这把《上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折扇无论是扇子正面还是背面、左下角均题有“臣董诰敬绘”的款识。款识下又都钤有臣、白文方印和诰、朱文方印各一方。从扇面上的款识和印章可以看出,这把《上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折扇是董诰为乾隆皇帝精心绘制的。
董诰,浙江富阳人,父亲董邦达(公元1699-1769年),即是乾隆皇帝最得力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画家,以善画山水而著称。董诰是董邦达的长子,他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父亲在政治和艺术方面的才华。董诰后来像父亲一样拥有朝廷重臣和著名画家的双重身份。董诰23岁中进士,因为政绩突出,一路从翰林院庶吉士做到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董诰还被皇帝赐予可以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权。虽然位极人臣,董诰却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心态,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
董诰不仅是乾隆、嘉庆两朝的重臣,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他与父亲董邦达一起并成为“大小董”,是中国清代文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他的画作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董诰的画设色典雅,有着文人画的优雅意境,往往画中有诗,经得起细细品鉴。他是继清朝宫廷画家钱维城之后最受乾隆皇帝喜爱的画家。乾隆皇帝对董诰进献的画作非常喜爱,不仅在画上亲笔题诗,还把这些画作一一收录清代大型书画著录《石渠宝笈》中。
董诰与其父董邦达的书画作品风格不太一样。董邦达是穷苦出生,虽然日后做到了尚书,但是还是不忘前世,做人非常谨慎,所以他画画,是用牛毛皴、披麻皴,体现出一种老辣苍劲的韵味,一看就是经历过生活风霜的人。董诰出生高干家庭,20多岁就中了进士,然后仕途一路非常平顺,所以董诰的画风虽然很像他的父亲,但是董诰的笔墨非常高雅秀润,有一种天然的富贵之气。董诰笔下的花卉与山水更多了些温情与风韵。
董邦达与董诰父子作品风格对比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把《上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折扇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清朝画家董诰清新雅致的文人画风,也让我们了解到他为官清廉的一生。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